• 1、吹绵蚧通过吸食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吹绵蚧提供了科学依据。被捕食率是指吹绵蚧被其天敌捕食的比率,当吹绵蚧的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率也会随之变化,影响着吹绵蚧的种群数量;补充率是指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吹绵蚧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由于吹绵蚧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可采用法调查吹绵蚧的种群数量,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2)、吹绵蚧种群数量超过n,可能(填“会”或“不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3)、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与n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填“m”或“n”),判断依据是
    (4)、在果园中投放澳洲瓢虫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通常选择在吹绵蚧种群数量达到(填“K/2”或“K”)值之前。
  • 2、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和特异性免疫缺陷病。布鲁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常见的B细胞免疫缺陷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反复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该病病因是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如下图),患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抗体)缺乏,但T细胞数量和功能正常。

    (1)、布鲁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属于(填“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或“特异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如(至少答两点)缺乏将导致患者第二道防线功能低下。
    (2)、据图分析,该病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结果中,明显低于正常范围的有______。
    A、原B细胞 B、前B细胞 C、浆细胞 D、丙种球蛋白
    (3)、根据已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该病患者对病毒及多数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有免疫能力的原因是;请为该类病患提出2种可行的治疗措施:
  • 3、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某红树林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图乙所示比例关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海岸到外滩,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若物种a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物种a的频度级最可能属于图乙中的戊级 C、若属于戊级的物种b不是优势种,则物种b具有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的特点 D、若属于丁级的植物有4种,则该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500种
  • 4、某种鱼的种群具有Allee效应(指的是在种群密度较低时,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率反而降低的情况),该种鱼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该种鱼种群的初始密度大于b,则该种鱼种群不容易面临灭绝风险 B、若该种鱼种群的初始密度介于a与c之间,则该种鱼种群的种群数量均会呈现“S”形增长 C、若要持续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则投放的该种鱼种群的初始密度应大于c D、若人为提高该种鱼种群中的雌性个体比例,则图中的b会增大
  • 5、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项端膜上水通道蛋白2(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图所示),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C、通过抑制ATP的水解可以增加AQP2的数量,进而促进水的重吸收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会有所减少
  • 6、百白破混合疫苗是指百日咳(P)、白喉(D)、新生儿破伤风(T)三种疫苗的联合制剂(简称DPT),它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某人接种DPT后一段时间,血清中出现了抗P、抗D、抗T三种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相应的抗体可由一种浆细胞产生 B、接种DPT后,机体会产生体液免疫,不会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DPT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后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该人再次接触白喉棒状杆菌时可迅速产生抗P、抗D、抗T三种抗体
  • 7、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现今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在垂直结构上,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的动物分层现象更为复杂 C、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 D、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速度更慢
  • 8、沙蝗的活动和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其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蝗停止扩散受水分的影响 B、天敌是制约沙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通过喷洒农药来消灭沙蝗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D、沙蝗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中,种群密度压力增大
  • 9、红外触发相机是一种利用红外技术来检测和记录动物活动的设备,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动物的体温和运动,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当动物进入感应范围时,相机会自动触发拍摄,即使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也能清晰拍摄图像或视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外触发相机的使用不受动物活动的时间限制 B、红外触发相机可以用来调查华北豹的成年个体数量,但不能用来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C、通过对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估算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D、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安全性更高、数据收集更高效
  • 10、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莴苣种子萌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植物体内感受红光、远红光刺激的物质是叶绿体中的色素 B、与赤霉素处理组相比,红光能够促进莴苣种子萌发 C、远红光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来影响种子的萌发 D、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莴苣种子萌发
  • 11、为了研究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序号

    处理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向动物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

    损坏动物下丘脑分泌TRH的区域

    减少

    向动物的垂体中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

    减少

    A、激素具有含量甚微,但是作用效果极其显著的特点 B、垂体具有甲状腺激素和TRH的受体 C、实验结果说明垂体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调节 D、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 12、当乌鸦偶尔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从而建立起了条件反射。但如果多次将烟头扔进容器后没有食物掉落,乌鸦的这种行为就会逐渐退化甚至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条件反射建立前,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B、该条件反射建立后,烟头属于非条件刺激 C、该条件反射的建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条件反射消退后,烟头不会变成无关刺激
  • 1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甚至摄入许多“非已”物质,如鱼、虾、花粉等,一些人会在接触“非已”物质后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现象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B、一些人每次接触“非已”物质时均会出现相应症状 C、避免再次接触“非已”物质是预防该现象的主要措施 D、该现象属于过敏反应,其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 14、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由高温高湿引发体温调节失衡,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体温持续处于40℃时,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大量出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正常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D、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室外高温作业人员为避免中暑,应大量饮用白开水
  •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扰素、多巴胺和糖被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人体的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C、组胺能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组织水肿 D、血浆的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血浆蛋白
  • 16、海南海防林包括本土自然林中的青皮林、人工种植的木麻黄林等,是海岸沿线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回答下列问题:
    (1)、青皮植株高大、分枝茂盛、根系发达。青皮林被当地人称为“雨神”,表明青皮林除了防风固沙外,还具有的生态功能(答出1点即可)。
    (2)、石梅湾青皮林中,青皮的相对密度为0.93,其他树种为0.07,说明青皮在该群落中处于地位。在青皮种群数量中,幼苗占53%,幼树占40%,成树占7%,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型。
    (3)、海南有多个不同的青皮种群,若将其他种群的青皮引入石梅湾青皮林,可提高石梅湾青皮种群的多样性。
    (4)、外来物种木麻黄能释放出化学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这是木麻黄林稳定性低的重要因素,原因是
    (5)、为了提升海防林的稳定性,促进人工木麻黄林逐渐转变为本土自然海防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 17、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入侵植物,常在入侵地草本层成为单一优势种,给农林牧业带来经济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入侵后,最终会使生物多样性
    (2)、已知甲、乙和丙皆为本土陆生草本植物,且株高等性状与紫茎泽兰相似。图(a)为4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由此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后对植物影响最大,原因是:;图(b)为上述4种植物的分布区域,其中2种植物分布已注明,若要采集甲和丙植物,最可能分别在生境采集到。

       

    (3)、相比原产地,入侵后紫茎泽兰改变了叶片中氮元素的分配模式,具体情况见下表。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入侵地紫茎泽兰减少用于防御的氮含量的原因是:

    氮元素含量的相关指标(mg·m-2

    原产地

    入侵地

    叶片细胞壁中防御化合物的氮含量

    116.25

    44.10

    叶绿体中的氮含量

    712.5

    793.8

    叶片总氮含量

    1253.00

    1255.00

    (4)、利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控是控制紫茎泽兰扩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弊端有(至少答2点)。
  • 18、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 B、甲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C、图丙中与乙图BC段对应的只有② D、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 1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细胞壁和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B、人类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合成,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C、将人类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拼接到大肠杆菌合成的胰岛素与人类合成的胰岛素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因为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原核生物离开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就会死亡
  • 20、如下图是对几种生物按不同分类依据进行的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组成上均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除去乙中生物的细胞壁所用酶的种类不同,这利用了酶的高效性,乙中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C、乙中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甲、乙、丙、丁中的生物所具有中心法则的内容是相同的 D、乙中生物都是自养需氧型,所含色素种类有差异;它们基因表达的场所上虽有差异,但都是先转录后翻译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