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顺利举办,中国游泳项目诞生史无前例“九金王”,张雨霏成为本届运动会上最耀眼的一颗星。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到枪响,运动员开始游泳属于条件反射 B、运动员完成游泳动作需要多个神经元的协调合作 C、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张雨霏在游泳过程中,呼吸加快主要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控制
  • 3、有研究发现,当有辣椒素刺激时,感受器上的TRPV1离子通道被打开,阳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相应细胞,引发兴奋的产生与传送,最终引起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阳离子经TRPV1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 B、TRPV1离子通道被打开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C、辣椒素刺激并最终引起痛觉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推测辣椒素与异性受体结合是TRPV1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
  • 4、科学家在寻找激素,并确定它的分泌部位的实验中,用了很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以来治疗狗的糖尿病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一段时间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D、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和雌性特征均发生了变化
  • 5、分析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B、甲、乙、丙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C、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甲>乙>肝细胞
  • 6、下图表示基因的表达的两个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过程是 , 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所需原料是 ,产物是
    (2)、图a中①表示 ,②表示
    (3)、图b所示的过程是 , 产物是
    (4)、用流程图表示图a和图b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 7、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

    (1)、性激素在内质网合成后出细胞方式是
    (2)、图中器官甲是;“器官甲→垂体→器官乙→雌激素”的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调节。
    (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量(“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增强”或“减弱”)。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作用。
    (4)、为更好地研究激素的作用机理,现利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中的错误:

  •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某遗传病患者的双亲一定会患该遗传病 D、遗传病是由于孕妇服用了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 9、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的操作中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④过程利用了膜的结构特性,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一般情况下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D、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有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 10、下列关于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就是光合色素 B、光敏色素是植物具有的接收光信号的一种蛋白质分子 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D、光通过影响光敏色素的结构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 11、将某动物细胞破碎后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三种细胞器,分别测定细胞器上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与分泌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细胞器 C、甲和丙中核酸都包括DNA和RNA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乙和丙
  • 1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导致靶细胞裂解,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 13、三糖铁(TSI) 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蔗糖、乳糖、微量葡萄糖、硫酸亚铁、氯化钠、酚红、琼脂等成分,可根据观察单一细菌对三种糖的分解能力及是否产生硫化氢,来鉴别细菌的种类。三糖铁(TSI)琼脂试验方法是:使用笔直的接种针挑取待测菌落,将接种针平稳刺入三糖铁固体斜面培养基内,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最后在斜面上进行“之”字划线,36℃下培养18~24h,观察实验结果。酚红在酸性条件下显黄色,在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刺或划线的目的是为了将纯培养物进行二次传代培养,须严格控制交叉污染 B、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分解牛肉膏、蛋白胨 C、若细菌能分解乳糖而产酸、产CO2 , 推测斜面为黄色、底层为红色且有气泡 D、若底层呈黄色、斜面先呈黄色后变红,推测细菌可能只分解葡萄糖
  • 14、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不易脱离
  • 15、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C、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D、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远,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大
  • 16、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再分化,即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 B、诱导生芽和生根所需的植物激素的浓度和比例有差异,图中b、c过程均需更换培养基 C、图中a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而后续过程一般需给予适当的光照 D、若锥形瓶A中用的是植物的花药(或花粉),经图示过程可以获得单倍体幼苗
  • 17、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决定海洋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 C、群落演替就是简单低等生物演变成复杂高等生物的过程 D、群落进行演替的标志之一是群落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改变
  • 18、如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的某一变化,若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表示(     )

    A、有机物总量 B、每个细胞DNA含量 C、所有细胞体积之和 D、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比值
  • 19、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XX牌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成,不含糖,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B、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C、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 20、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
    (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传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肿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功能。
    (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

    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由图可得结论是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 , 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3)、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肿瘤细胞能力。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