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2、安吉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1H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C、茶氨酸属于化合物,锌、硒指单质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 3、小明家的青菜长得矮小,叶片发黄。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 4、下列物质不属于盐类的是( )
    A、高锰酸钾 B、纯碱 C、盐酸 D、硫酸铵
  • 5、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气味 C、滴加液体 D、取金属锌粒
  • 6、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7、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铜不参与反应),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0

    0.20

    0.25

    0.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完全反应。
    (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g气体。
    (3)、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 8、为了测定某化肥中( NH42SO4的含量,小科称取如图甲商标的化肥4.5g,倒入烧杯后加水至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 BaOH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乙所示(杂质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化肥

    主要成分: NH42SO4

    含量要求: NH42SO486%

    ××化工有限公司,

    已知: 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1)、硫酸铵是常见的一种化肥,下列有关硫酸铵的说法误的是____(填字母)。
    A、硫酸铵是一种氮肥 B、硫酸铵能使农作物枝叶繁盛 C、硫酸铵可预防植物茎秆软弱、易倒伏
    (2)、坐标轴上的a数值为
    (3)、通过计算说明该化肥是否达到商标中的含量要求。
  • 9、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科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 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3)、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小科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10、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1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千克(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3)、若用方法一来吸收第(1)题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能产生甲醇多少千克(假设反应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
  • 11、宁波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科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请写出实验方法:
    (3)、小科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4)、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浓硫酸溶液
    C、NaHCO3饱和溶液
    D、滴有稀硝酸的 AgNO3溶液
  • 12、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但可以从pH、温度、反应物等角度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某学习小组试图从生成物的角度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该小组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

    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② 无水醋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一样具有酸的通性;

    ③ 试管内气体均经过干燥处理。

    (1)、装置中的无水醋酸,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装置中的试管内气体做干燥处理的目的
    (3)、实验前,装置内的U形管内液面相平,则实验过程中,应该可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液面相平”)。
    (4)、请结合甲、乙、丙三个装置说明,假如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有水生成,则装置甲、乙的相应实验现象是:
  • 13、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以下实验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 [MgCO3MgOH2 , 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 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1)、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2)、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
    (3)、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____。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 14、月壤含有大量氧元素,若能在月壤中找到氢元素,将为“月壤制水”提供可能。为此,我国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月壤进行深入研究,有如下新发现:①月壤中的钛铁矿储存了氢;②加热月壤,钛铁矿中铁的氧化物与氢反应得到水,且月壤中含铁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③1g月壤大约可产生63mg水。

    据此,科研团队提出月球水资源开采的新设想:在月球上采用合适手段聚焦太阳光,直接加热月壤至熔融状态,即可实现水的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氧化物(如FeO)与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可用于聚焦太阳光的仪器(或用品)有(填一种)。
    (3)、 63mg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mg。
    (4)、加热月壤至500~600℃时,铁单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该条件下,含铁物质与氢(用H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我国科研团队关于“月壤制水”的研究成果对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写一条)。
  • 15、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活动。

    【活动1】将紫甘蓝叶研碎后加入适量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得到紫甘蓝液。

    【活动2】探究紫甘蓝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pH

    1~2

    3~6

    7~9

    10~11

    12~14

    颜色

    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紫甘蓝叶研碎的目的是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相当于(填实验操作名称)。
    (3)、若往1mL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紫甘蓝液,溶液呈色;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绿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答:(填“是”或“否”)。
  •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1)、该反应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2)、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 17、实验室利用如图1 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前,先用止水阀夹住橡胶管,再向仪器A中加入水,观察到 ,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 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____。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3)、若用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从(填“a”或“b”)口通入。
  • 18、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填字母),其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 用A装置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学在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所用试剂如图乙所示,实验后他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倒入干净烧杯中,发现混合液呈红色),则该混合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石蕊还有
  • 19、 CuO-CeO2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CeO2中氧元素为-2价, 铈元素为价。

    (2)、 CuOCeO2催化剂可以实现有关反应的分阶段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 反应I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能转化为电能。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 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3)、写出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②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