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若只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 cm刻度处。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了。下列操作中,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多选,填序号)。

    ①将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将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探究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实验中,小敏给凸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A 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2、小明发现自己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块凹透镜,于是他查阅相关资料得知:①物体通过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小;②同一物体,物距相同时,通过焦距越小的凹透镜,所成的像越小;③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关系如下表:

    焦距/m

    镜片度数/度

    2

    50

    1

    100

    0.5

    200

    0.2

    500

    (1)、分析表格数据中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数量关系,可得结论:
    (2)、小明将近视眼镜逐渐靠近纸上文字时,看到的文字大小将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3)、小明分别将A、B两副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放置在书籍前相同位置,通过镜片观察到不同的像,如图所示。请判断哪副眼镜的镜片度数较高,并说明理由: 
  • 3、下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 EO 射向平面镜上O 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15°

    30°

    45°

    60°

    75°

    反射角

    15°

    30°

    45°

    60°

    75°

    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____(填序号);

    A、得出普遍的规律 B、减小误差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光线逆着 F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4)、在图乙中,将纸板 B沿 PQ 剪开,把纸板 B的上部分沿 NP 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 B上观察到下部分有反射光线,上部分(填“有”或“无”)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4、〔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1)、(项目分析)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

    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  “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2)、〔项目实施〕隔音测试:①小明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 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 dB;②将厚度为1 cm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相等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材料(厚度1 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 dB

    70 dB

    78 dB

    80 dB

    由上表数据可知,的隔音性能最好。

    (3)、(展示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闹钟,在距离鞋盒1m 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

    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 dB

    68 dB

    76 dB

    78 dB

    (4)、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更好的方案是____(填“A”或“B”)。
    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铺满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
  • 5、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来研究此现象,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位于光屏(填“a处上方”或“b处下方”)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 OC 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的大小为。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 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 OC 比较更(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 6、如图所示是某校手持式成像测温仪,通过前端安装的摄像头,在显示屏上能成学生的影像,并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快速显示出学生的体温。该仪器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满足这个成像条件,人应该离镜头的位置是(选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

  • 7、如图是在课堂中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8、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介质

    真空

    空气

    玻璃

    光速/m·S-¹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A、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B、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结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则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在O点的右侧
  • 9、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10、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到水面的距离不能超过“鉴”的高度 D、人越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越大
  • 11、2月24 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黏膜的嗅觉细胞 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 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嗅觉具有适应性
  • 12、小科自制了一个轻质杆秤,如图甲所示,秤砣的质量为0.2千克,秤钩悬挂处A与提纽处O点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秤盘上不放重物,秤砣移至提纽处O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

    (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若此时读出数据,则称得的质量(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少”)。
    (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则被测重物的质量为多少?
    (3)、该杆秤的刻度是(选填“均匀”或者“不均匀”)。
  • 13、小科设计了三种提升重物的方式,均将1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如图所示。

    (1)、上述三个方式提升10N的重物时,人施加的力的大小关系为。(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AO=2BO。)
    (2)、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的动力F2的力臂。
    (3)、如图丙,每个滑轮重均为2N,则在将10N的重物提升1m 的过程中,则拉力F3做的功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
  • 14、为了控制疫情,实行疫区封闭管理,并使用无人机进行巡逻管控。如图所示,是正在巡查的无人机。无人机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控制它运动和工作,它的部分参数如表:

    机身质量/千克

    2.4

    “四脚”着地的总面积(厘米)

    10

    电池充满后储存电能/焦耳

    36000

    最大水平速度(米/秒)

    5

    机身尺寸/毫米

    400×300×200

    最大上升速度(米/秒)

    1

    (1)、给无人机电池充电时 ,发生 的能量转化主要是  。
    (2)、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米高处,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多少?
    (3)、无人机充满电后在水平方向上以最大速度匀速飞行时一次可飞行约15分钟;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60%,求无人机以最大水平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推力是多少?
  • 15、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科提出如下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选用了弹簧、小球、木块、长木板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2

    S1

    5

    S2

    (1)、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
    (2)、若木板是光滑的,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若s1s2(选填“>”或“<”),则说明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小科换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实验时,发现木块被撞出木板,影响“木块移动距离s”的测量。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条件下,提一条改进建议
  • 16、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mA=mB< mc, hA=hB>hC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____(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出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的动能
    (2)、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3)、小华同学通过比较B、C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小丽认为小华的比较过程存在错误,你知道错误是什么吗?
    (4)、小明同学尝试改用如图D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铰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方案二:用同一个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铰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关于他的实验方案____(填序号)。

    A、只有方案一可行 B、只有方案二可行 C、两个方案均可行 D、两个方案均不可行
  • 17、如图所示,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最小力是  , 若作用力F始终沿竖直方向,则将杠杆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蹦床运动有“空中芭蕾”之称,深受观众的喜爱。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蹦床项目中,中国选手王梓赛、严浪宇分获银铜两枚奖牌。比赛时,运动员从蹦床反弹起来一定高度后,再完成空翻转体等技巧。如图所示,运动员从0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最低点C期间运动员用腿向下用力蹬蹦床,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碰撞过程中能量损耗,他能反弹至比原先更高的位置。

    0:运动员静止下落处

    A:蹦床原位置

     

    B: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的重力大小相等处

     

    C:运动员运动的最低点

    (1)、运动员从0点下落至A点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运动员下落至(选填“A”、“B”或“C”)点时其动能达到最大值;
    (3)、某次运动员下落至A 点时的动能大小为E0 , 后反弹至比原先更高的位置,在反弹过程中向上经过A点时的动能大小为E1 , 请比较E。E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9、如图,0为支点,在A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杠杆为( )

    A、一定省力 B、一定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都有可能
  • 20、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3=F4 B、F1=F2 C、F1=1/2F3 D、F2=1/2F4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