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1)、加Na2CO3是为了除去。(填离子符号)
    (2)、 不能用 KOH溶液代替NaOH, 其原因是
    (3)、操作IV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
    (4)、 提纯后精盐质量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填“>”、“<”或“=”)。
  • 2、小江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B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不考虑酚酞,下同);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 3、2025年春节档大片《哪吒2之魔童闹海》成为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彰显我国文化娱乐产业辉煌成就。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太乙真人用藕粉修复哪吒肉身,种植莲藕时,为促进其根系生长,应在土壤中施加(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2)、敖丙冰法术能使周围温度降低,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之类似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溶于水 B、镁与盐酸反应 C、氧化钙溶于水  D、干冰升华
    (3)、灵珠与魔丸本为同源混元珠,但个性截然不同。类比CO和CO2 , 它们元素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4、小南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上图为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其中“ ◯”表示 , “”表示(填符号);
    (2)、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 C、氧化铜 D、氯化钡 E、氧化铁
  • 5、有下列几种物质:a.纯碱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食盐 e.熟石灰 f.盐酸 g.汉白玉,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g)填空。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是
    (4)、.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5)、可直接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的是
  • 6、实验:锥形瓶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铜(CuCl2)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 , 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至 A 点时,溶液中的氯离子数量不断增多 B、反应至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铜 C、反应至 C点时,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 D、反应至 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为300g
  • 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则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常温下,碱溶液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8、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足以说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A、 B、 C、 D、
  • 9、用200克4.9%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A、红色 B、无色 C、紫色 D、蓝色
  •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Ca(OH)2、KNO3、NH4Cl 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CuSO4 D、KOH、NaNO3、BaCl2
  • 11、下列实验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氧化铜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B、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C、把铁钉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黄色溶液 D、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SO2+CaOH2=CaSO3+H2O B、CaOH2+2HCl=CaCl2+2H2O C、Fe+H2SO4=FeSO4+H2 D、H2CO3=CO2+H2O
  • 13、下列物质有如下用途:①天然气用作燃料 ②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③鸡蛋壳放入醋酸有气泡 ④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⑤NaOH 固体作干燥剂,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⑤
  • 14、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段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本实验的假设是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为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小雨认为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蚂蚁数量太少,没有设置重复实验,你认为小雨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 15、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材料

    物体质量

    下落高度

    下落时间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20

    1.9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2)、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与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它们将____(填字母)。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3)、若小敏同学让质量相等的铁球与纸团同时从实验室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发现下落时间并不相等,原因是

     

  • 16、孑孓,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相对头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较为宽大,游泳时身体屈一伸,俗称跟头虫。孑孓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小刚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建立假设:孑孓的生活可能需要空气。
    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图,取4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密的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甲烧杯在本实验中作为 (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2)、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 17、小科吃爆米花时,发现爆米花大小不一,甚至有些没有爆开。玉米粒爆开的数量为什么不同?他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A

    B

    C

    D

    含水量(%)

    10

    10

    10

    10

    玉米的数量(粒)

    100

    100

    100

    100

    锅内温度(℃)

    140

    160

    180

    200

    爆开数量(粒)

    57

    74

    98

    81

    ①取含水量为10%的同种玉米各100粒,设为A、B、C、D四组:

    ②分别量取四份10mL的食用油;

    ③将一份食用油放入平底锅中,再把A组玉米粒放入锅中,然后进行加热。同时,用温度计测量锅内温度,观察玉米粒爆开的数量:

    ④B、C、D三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实验前,小科所作的科学假设是
    (2)、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还需要用到的一种测量工具是
    (3)、实验中每组玉米取100粒,其目的是
  • 18、小虞的手电筒不亮了,他感觉很奇怪,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现在就不亮了?根据自己的常识和经验,他认为:可能是灯泡坏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触不良,或许是电池没电了………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种原因,他开始收集证据。他把手电筒打开,仔细检查,发现线路等均正常;又买来一个新灯泡换上还是不亮;最后他换上新电池,手电筒正常发光。原来是电池没电了,小虞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答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现象证明了不是因为小灯泡坏了?
    (2)、小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1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制作装片】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视野的物像从图乙中的A转换成B,首先应该调节图甲中的(填序号)。
    (3)、【制作模型】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图丙)。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4)、【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但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与匹配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5)、【改进】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 20、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 , 则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总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更好?(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厘米3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