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关于酿酒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选料捣碎 B、入窖酿酒 C、过滤清液 D、酒水蒸馏
  • 2、如图所示为某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 ms1ms=103s

    (1)、小科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值(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通过查阅资料,小科同学了解到在空气中“温度越低,声速越小”,为了验证这一规律,她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冰块冷却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小科继续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强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在甲、乙之间增大压强,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强增大而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若在某次实验中,小科将铜铃放置在甲、乙之间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已知 S1=20cm,S2=86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10-3s,则此时声速为多少m/s?
  • 3、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3)、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在硅片上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为凸透镜,对入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E、将镂空掩膜向上移动1cm,硅片也需向上移动小于1cm的距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 4、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S为点光源,请作出S点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空间一点P 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请完成后续的光路图。
  • 5、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

  •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若只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 cm刻度处。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了。下列操作中,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多选,填序号)。

    ①将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将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探究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实验中,小敏给凸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A 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7、下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 EO 射向平面镜上O 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15°

    30°

    45°

    60°

    75°

    反射角

    15°

    30°

    45°

    60°

    75°

    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____(填序号);

    A、得出普遍的规律 B、减小误差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光线逆着 F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4)、在图乙中,将纸板 B沿 PQ 剪开,把纸板 B的上部分沿 NP 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 B上观察到下部分有反射光线,上部分(填“有”或“无”)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8、〔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1)、(项目分析)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

    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  “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2)、〔项目实施〕隔音测试:①小明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 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 dB;②将厚度为1 cm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相等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材料(厚度1 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 dB

    70 dB

    78 dB

    80 dB

    由上表数据可知,的隔音性能最好。

    (3)、(展示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闹钟,在距离鞋盒1m 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

    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 dB

    68 dB

    76 dB

    78 dB

    (4)、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更好的方案是____(填“A”或“B”)。
    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铺满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
  • 9、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来研究此现象,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位于光屏(填“a处上方”或“b处下方”)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 OC 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的大小为。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 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 OC 比较更(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 10、如图所示是某校手持式成像测温仪,通过前端安装的摄像头,在显示屏上能成学生的影像,并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快速显示出学生的体温。该仪器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满足这个成像条件,人应该离镜头的位置是(选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

  • 11、如图是在课堂中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2、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介质

    真空

    空气

    玻璃

    光速/m·S-¹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A、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B、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结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则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在O点的右侧
  • 13、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14、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到水面的距离不能超过“鉴”的高度 D、人越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越大
  • 15、2月24 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黏膜的嗅觉细胞 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 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嗅觉具有适应性
  • 16、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沿水平方向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F将( )

    A、先变小后变大 B、逐渐变大 C、保持不变 D、逐渐减小
  • 17、下列有关能以及能的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山车在运行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B、挥拍击打网球时,越用力,网球拍形变就越大,球拍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C、蹦极时,人从最高处下落到最低处,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 D、人造卫星从近地点飞向远地点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 18、用10牛的水平推力,将放在地面上20牛的重物水平匀速推动2米,撤去推力后,又滑行了1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对物体做功30焦耳 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0焦耳 C、重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D、支持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 19、奥运会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3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确认她这次举重成功。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她在两个阶段内都没有做功
  •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江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2)、小江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江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南认为小江的说法有误,其原因是:
    (3)、小南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小南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小南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她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为了验证猜想3,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反思与交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入 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