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 2、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沿水平方向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F将( )

    A、先变小后变大 B、逐渐变大 C、保持不变 D、逐渐减小
  • 3、下列有关能以及能的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山车在运行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B、挥拍击打网球时,越用力,网球拍形变就越大,球拍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C、蹦极时,人从最高处下落到最低处,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 D、人造卫星从近地点飞向远地点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 4、用10牛的水平推力,将放在地面上20牛的重物水平匀速推动2米,撤去推力后,又滑行了1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对物体做功30焦耳 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0焦耳 C、重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D、支持力对物体做功20焦耳
  • 5、奥运会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3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确认她这次举重成功。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她在两个阶段内都没有做功
  • 6、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 , 盐是指NaCl。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 Na2CO3会含有少量的 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实验次序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8.8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0

     

    【经查阅资料知: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已知:反应①完全反应后,反应②才开始】

    (1)、计算原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和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2)、表格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所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江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2)、小江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江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南认为小江的说法有误,其原因是:
    (3)、小南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小南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小南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她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为了验证猜想3,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反思与交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入 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 8、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1)、加Na2CO3是为了除去。(填离子符号)
    (2)、 不能用 KOH溶液代替NaOH, 其原因是
    (3)、操作IV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
    (4)、 提纯后精盐质量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填“>”、“<”或“=”)。
  • 9、小江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已知酸与金属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实验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2)、A组试管中都产生H2 , 若要制得较纯净的H2 , 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3)、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4)、C中反应是否放热?小南同学认为NaOH 溶液中水会吸热,会影响对反应是否放热的判断,她想改用NaOH 固体代替NaOH 溶液,你认为可行吗?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写出D组中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来检验E组反应产生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10、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江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 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E. b点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H+与OH-结合生成H2O分子

  • 11、小江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B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不考虑酚酞,下同);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 12、2025年春节档大片《哪吒2之魔童闹海》成为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彰显我国文化娱乐产业辉煌成就。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太乙真人用藕粉修复哪吒肉身,种植莲藕时,为促进其根系生长,应在土壤中施加(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2)、敖丙冰法术能使周围温度降低,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之类似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溶于水 B、镁与盐酸反应 C、氧化钙溶于水  D、干冰升华
    (3)、灵珠与魔丸本为同源混元珠,但个性截然不同。类比CO和CO2 , 它们元素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13、小南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上图为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其中“ ◯”表示 , “”表示(填符号);
    (2)、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 C、氧化铜 D、氯化钡 E、氧化铁
  • 14、有下列几种物质:a.纯碱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食盐 e.熟石灰 f.盐酸 g.汉白玉,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g)填空。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是
    (4)、.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5)、可直接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的是
  • 15、实验:锥形瓶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铜(CuCl2)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 , 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至 A 点时,溶液中的氯离子数量不断增多 B、反应至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铜 C、反应至 C点时,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 D、反应至 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为300g
  • 1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则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常温下,碱溶液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17、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足以说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A、 B、 C、 D、
  • 18、用200克4.9%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A、红色 B、无色 C、紫色 D、蓝色
  • 19、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Ca(OH)2、KNO3、NH4Cl 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CuSO4 D、KOH、NaNO3、BaCl2
  • 20、下列实验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氧化铜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B、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C、把铁钉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黄色溶液 D、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