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
(1)、制作临时装片时,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 a 是(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____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3)、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如果 a 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③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
2、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科学家为了探究科学真谛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下面是我国科学家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发现青蒿素。
A:屠呦呦发现青蒿提取物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1972年,用呦呦团队成功分离并结晶出青蒿素。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出青蒿素对疟疾有根高的抑制率。
B:居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掉刀》中得到启发,决定用沸点只有 1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中的有关物质。
C:屠呦呦经过两年的研究筛选,受古典药典《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的启发,她提出青蒿对疟法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D: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青蒿素问世以来,使数百万人逃离了疟疾的魔掌。
E:20世纪,疟疾肆虐,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治疗疟疾,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如何找到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1)、请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将上述探究过程进行排序:(填字母),其中C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黄花蒿的生长会经历幼苗期、生长盛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四个阶段,因此黄花满在植物分类上属于(选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3)、屠呦呦团队研究发现不同生长时期的黄花高叶片中青丝索的含量不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结果则应选择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
3、西兰花的营养价值较高,但采摘后易失水、叶绿素含量下降,失绿变黄,新鲜度降低,品质下降。某兴趣小组以叶绿素含量(每克西兰花所含叶绿素的质量)为指标,研究了用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挑选一定数量的西兰花,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将两组西兰花分别放入两个试验箱,置于4℃、湿度适宜的同一贮藏环境中。A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B组西兰花采用红蓝光持续照射。
③在第0、2、4、6、8天,从每组随机取3颗西兰花,测定并记录其叶绿素含量。
④多次重复实验,统计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1)、A组实验的作用是。(2)、兴趣小组认为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据图分析,其依据是。(3)、基于上述实验判断,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用红蓝光照射的处理适用于所有水果和蔬菜的保鲜,但老师认为此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4、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 -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 T与摄氏温度 t的换算关系是: T=t+273。(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2)、人体口腔正常温度约37℃,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K -
5、如图所示的两种生物,甲为杜鹃鸟,乙为杜鹃花。丙、丁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选填“丙”或“丁”)。(2)、杜鹃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3)、杜鹃鸟会偷偷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填字母)。 -
6、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确定的值,这个值叫真实值。测量时,因为错误的操作方法或误差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差异,而学会归纳、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为小科设计的思维导图,请填写相应内容(选填“偏大”或“偏小”)。
(1)、【长度测量】用刻度尺测量字典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字典没有压紧就测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2)、【体积测量】 测量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时,若测量前平视读数,测量后仰视读数,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 -
7、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测量,邀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1)、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2)、图2为实验室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 -
8、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指有“生命”,③是指“生态因素”,②是指 , 如阳光、水分等。(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____(填字母)。A、雨后春笋 B、机器人跳舞 C、火山喷发 D、老鹰生小鹰(3)、图中A 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
9、大熊猫“萌兰”凭借超高的智商和多次的“越狱”事迹,一跃成为熊猫界的顶流。(1)、大熊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因此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动物。(2)、朱鹮、扬子鳄、中华鲟、金斑墩风蜾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分类上,大熊猫与朱鹍、扬于鳄、中华鲟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它们都具有.
-
10、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粒感冒胶囊的长度约15.(2)、一瓶沐浴露的容积为400。
-
11、在自然界中,生物往往与环境相适应。小科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如下图表信息,对甲、乙、丙、丁西种动物的特点进行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散热能力
较强
弱
强
较弱
A、乙动物最适合在沙漠生存 B、体温恒定的动物散热能力强 C、甲和丁一定不是哺乳动物 D、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散热能力弱 -
12、小科发现超市中很多商品包装袋口设计成“锯齿形”,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可减小撕开时用力大小。为验证猜想,比较撕开时用力大小,以下方案最佳的是( )
A、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 B、小科撕开多种不同品牌“锯齿形”包装袋 C、多位同学分别撕开“锯齿形”和“平边形”的包装袋 D、小科多次先后在同一包装的“锯齿形”位置和“平边形”位置撕开袋口 -
13、显微镜是学习科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参照图甲快速判断“污物”位置,图甲中①②③分别是装片、物镜和目镜 B、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 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图丙中②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装片,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 D、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玻片上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
14、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与我们现代温度计的原理不同,它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装有空气,下方容器内盛有水,一天内发现液面由A 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
15、有两支示数为37.3℃的体温计,若未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分别去测量小科和小海的体温,如果小科和小海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则他们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小科37.3℃, 小海38.4℃ B、小科37.1℃, 小海38.4℃ C、小科37.3℃, 小海37.3℃ D、小科37.1℃, 小海37.3℃
-
16、右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某种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
B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C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葫芦藓
D
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核
A、A B、B C、C D、D -
17、小科同学用最小单位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得练习册的长度是16.0厘米,16.1厘米,16.2厘米,16.3厘米,17.2厘米,则练习册的真实长度较接近下列哪一个值()A、16.1厘米 B、16.15厘米 C、16.2厘米 D、16.7厘米
-
18、下表所示的四种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分类等级
豹
猫
狗
蝙蝠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翼手目
科
猫科
猫科
犬科
蝙蝠科
属
豹属
猫属
犬属
蝙蝠属
A、猫和蝙蝠 B、豹和猫 C、猫和狗 D、豹和蝙蝠 -
19、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A、身高: 1.75米=1.75×1000=1750毫米 B、休重: 58千克=58 千克×1000克=58000克 C、肺活量: 3800毫升=3800毫升÷1000=3.8升 D、每日睡眠时间: 9小时=9×3600秒=32400秒
-
20、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在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骆驼的驼峰具有保水能力 B、枯叶蝶静止时形态似枯叶 C、蝮蛇体表具有醒目的花纹 D、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