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所示。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 2、如图所示几种声音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是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甲、丁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 D、乙、丁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工作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 4、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同一平面内,他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 ON 向后转动板A B、沿 ON 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5、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光都在无声地演绎着奇妙的故事。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牙医口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实像 C、图丙中,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图丁中,“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6、下列是观察小红旗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7、今年6月21-22日是浙江全省统一中考的时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各地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将考场的窗户关好 B、停止考点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考点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考点周边道路禁止鸣笛
  • 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 B、天鹅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墙壁上的手影
  • 9、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B、一位中学生体重约50千克 C、频率为2800赫的声音属于超声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 10、为弘扬传统文化,瑶瑶中秋节在家学做月饼。将包有黄色咸蛋黄的可爱月饼放进烤箱,一段时间后便闻到阵阵香气,出炉后咬一口下去满嘴咸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味觉
  • 11、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高效开采是目前研究重点。石油开采的方法之一是酸化压裂驱油:工人向碳酸盐岩储层(岩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中注入稀盐酸,能把岩层中的矿物质溶解或冲刷掉,形成有利的石油流动通道。
    (1)、稀硫酸能否代替稀盐酸用于酸化压裂驱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电磁搅拌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搅拌速率)

    实验1:锥形瓶中分别放5g粗颗粒石灰石,加入10mL3%的稀硫酸,在不同搅拌速率下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分析可知,搅拌速率越快,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越(填“难”或“易”)进行。

    实验2:锥形瓶中分别放5g粗颗粒石灰石,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在高转速下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如图-3,由以上实验可知,使稀硫酸与粗颗粒石灰石持续反应的措施为①; ②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使用稀盐酸还是稀硫酸驱油,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 1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 上表中 M的值应为
    (2)、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几克?
  • 13、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为最常见的化肥之一。

    (1)、尿素中碳、氧、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2)、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H2O , 若生产240t 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4、有一包固体, 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科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白色沉淀B是(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4)、写出得到沉淀A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5)、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 15、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会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
    (2)、小科根据甲图现象判断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分析乙图现象,可以确定 NaOH 固体变质情况为。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
    (4)、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的气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 16、化学反应常常伴随一些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小组以“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为主题展开学习。


    (1)、实验一: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图1实验,该实验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是根据思维模型(填序号)。
    (2)、实验二:图2实验,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同时注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实验三:图3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装置,连接pH传感器测得该反应过程的数据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观察到溶液的pH由大于7变化至小于7,说明溶液中(填物质名称)消失。
    (4)、图2和图3实验是根据思维模型(填序号)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确了构建和利用模型认识物质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 17、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图)。

    (1)、探究过程如下:

    【建立猜想】猜想一:只有 K2SO4;猜想二:有 K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 K2SO4和KOH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 Fe2O3粉末、 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Fe2O3粉末

           

    溶液中有 H2SO4,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 H2SO4 ,  猜想正确

    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

    (2)、【表达交流】

    方案一中的 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

    A、Fe B、CuO C、NaCl D、Na2CO3
  • 18、网红产品自嗨锅深受年轻人喜欢。自嗨锅内有一个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铝粒、碳酸钠),加入冷水后可迅速升温从而加热食物。

    (1)、小滨猜想发热包放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其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滨取发热剂和生石灰各3g,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小滨认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不是发热包放热的主要原因,理由是
    (3)、发热剂使用后的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因而碱性较强,需调节至中性再处理,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往废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
  • 19、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只有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可向上攀登。

    (1)、若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则标号为③的台阶可以是下列哪一种物质( )。
    A、NaCl B、Na2CO3 C、CO2 D、Fe2O3
    (2)、搭建阶梯乙

    从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物质可以从以下提供的物质O2、Fe、HCl、NaOH中选择,填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20、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老师告诉小明,这瓶试剂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1)、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推断该试剂不可能是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溶液后,根据现象,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则A溶液是溶液。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