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KOH 的性质与 Ca(OH)2相似。下列对KOH 性质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能与CO2反应 C、能与H2SO4溶液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 2、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

    A、白醋 B、白酒 C、蔗糖水 D、食盐水  
  • 3、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 Co(OH)2↓+2NaCl,其中②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 4、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
    A、KCl B、NaNO3 C、NH4Cl D、CO(NH2)2
  • 5、实验室中的药品要求分类存放。某实验室1号柜存放的是单质,2号柜存放的是酸,3号柜存放的是碱,4号柜存放的是盐。纯碱应存放的实验柜是( )
    A、1号柜 B、2号柜 C、3号柜 D、4号柜
  • 6、小明发现放置在室温下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很快变成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二氧化碳反应 D、受热分解
  • 7、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8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如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 CaCl2溶液产生沉淀)。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2g

    12g

    12g

    12g

    加入 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4g

    m

    10g

    10g

    (1)、m=g
    (2)、该食用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以及适当的计算,请画出实验四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沉淀/g和加入 CaCl2溶液的质量的坐标关系图,请标出拐点数据。
  • 8、向100克含 CuCl2和HCl 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200克,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 CuOH2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2)、 N点所得溶液的pH值为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m1为多少克? (列式计算) 
  • 9、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 25 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 的值是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精盐(NaCl) 和纯碱 (Na2CO3) 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物质。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白酒 B、盐酸 C、纯净水 D、酱油
    (2)、 已知: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 Na2CO3的混合物53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纯碱(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克,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 11、某固体混合物由Na2SO4、Na2CO3、CaCl2、CuSO4、NaC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

    ①取固体样品溶于水,振荡后得无色溶液;

    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

    (1)、由此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 肯定没有 , 可能有
    (2)、如果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1)得到的溶液滴加溶液来检验。
  • 12、将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放在坩埚里加热,至不含结晶水时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已知: 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1)、 CuSO4·5H2O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硫酸铜晶体属于物质类别是(填“酸”或“碱”或“盐”或“混合物”)。
    (3)、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加水后又会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由无水硫酸铜变成硫酸铜晶体是。(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13、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

    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

    ①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

    ②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

    ③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式与 NaOH 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填“显”或“不显”)碱性。
    (2)、实验二: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 ,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3)、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
  •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图示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I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15、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I的名称是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4)、【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 纯净的NaOH    乙: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 NaOH和 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Na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

  • 16、“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 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物质C 的化学式为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 D 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
    A、 B、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1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滴入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种溶质。
  • 19、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 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 范围如下表,则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有

    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pH 范围

    5. 6~6.0

    6. 0~6. 5

    6. 8~7. 3

    8. 0~8. 7

  • 20、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①棒冰熔化 ②食物腐败 ③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④木棒受力折断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