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
  • 2、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溶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溶剂种类

    植物油

    Ⅱ.按照如表进行实验,其中溶剂都为20g(实验所需仪器已省略)。

    (1)、在实验中,使用粉末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
    (2)、本实验中研究的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
    (3)、实验中是如何比较物质溶解性强弱的?
  • 3、  漆艺本身是一门复杂且讲究技法的非遗技术,漆扇制作时,匠人将不溶于水的彩色油漆滴在清水中并将之挥散,然后将空白扇子以一定角度放入油漆水中并缓缓捞出。

    (1)、油漆水属于(填“悬浊液”“乳浊液”或“溶液”)。
    (2)、取出扇子后,可以观察到剩余油滴最后都浮在了水上,原因是
  • 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氢氧化钙水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 5、推理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 6、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如图),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 )
    A、 B、 C、 D、
  • 7、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8、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对应时刻,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对应时刻,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 9、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后,对“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强弱与气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 某碳酸饮料(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在图甲中,小红用力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管中出现许多小气泡;图乙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活塞,小气泡减少。

    (1)、图甲中,小红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请尝试分析,图乙中小红用力向里推注射器活塞后小气泡减少的原因:
    (3)、气体的溶解度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解释“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会造成河里的鱼因缺氧而死亡”:
  • 10、某温度时,将100g A物质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溶液恒温蒸发掉5g水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1.2gA物质(不含结晶水),物质完全溶解并刚好达到饱和,则A 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
    A、1.2g B、2.4g C、12g D、24g
  • 11、某物质A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20℃ 的130g物质A的饱和溶液样品若干份,下列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有(   )

    ①取样品,升温至6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取样品,降温至10℃,仍是饱和溶液

    ③取样品,升温至60℃,加入80g物质A,固体恰好全部溶解

    ④取样品,加入20g水,降温至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⑤取样品,蒸发掉20g水,再恢复到20℃,仍是饱和溶液

    ⑥配制图中c点状态下的溶液100g,需要的水比100g样品中含有的水少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 12、已知30 ℃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 ,KNO3的溶解度为45.8g 。30℃取这两种物质各22 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 是 NH4Cl B、向①中加入 5g 水,搅拌并恢复至30 ℃,就可使未溶的 A 全部溶解 C、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向①中加入少量B,B无法溶解
  • 13、下列因素中,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填序号,下同),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 ③溶质性质 ④溶剂的质量 ⑤搅拌 ⑥压强 ⑦溶解时间

  • 14、室温下,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个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步骤

    操作

    现象

    向烧杯中加入20g水,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形成无色溶液

    继续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加热

    固体全部消失,形成无色溶液

    A、增加溶质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B、②中所得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向③中加入硝酸钾不会溶解 D、所得溶液中③的溶质质量大于②
  • 15、在一定温度下,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 1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D、夏季时,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 17、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下列关于表中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116

    0.095

    A、20℃时,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温度会析出晶体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形成饱和溶液
  • 18、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
    A、 B、 C、 D、
  • 19、小灵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后,在家里按一定的流程(如图)自制了一根“棒棒糖”。图中四个烧杯里的溶液一定为方糖的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 20、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小嘉对毛巾漂洗方法进行了探究。他选用2条相同的毛巾,放在一起均匀洗涤后“拧干”。假设“拧干”后,每条毛巾上均残留200 g溶液,其中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然后他准备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2条毛巾进行漂洗,比较最终残留洗涤剂的质量。

    方法①:用7 600 g清水一次性漂洗后“拧干”;
    方法②:将7 600 g清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分两次漂洗并“拧干”。

    假设每次“拧干”后毛巾上的残留溶液质量都是200g,请你计算两种不同的方法“拧干”毛巾后,残留的洗涤剂质量分别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上一页 369 370 371 372 3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