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2)、除温度、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写出一个即可)(3)、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
2、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如图甲为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选填“A”或“B”)。(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有关(填结构名称)。(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伸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的内(填结构名称)。 -
3、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的有关问题。(1)、要保证实验安全,必须清楚各类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在图所示仪器中, ①的名称是 , 现在小安需要量取10mL水,要用到的仪器有(选填序号)。
(2)、小路在实验过程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桌面着火,以下最合适的做法是____。A、立即撤离,并且对老师保密以免受到责罚 B、立刻用湿布盖灭,并立即报告老师 C、接一盆水扑灭大火,并立即报告老师 D、立刻用嘴把火吹灭,并立即报告老师 -
4、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朵朵葵花向太阳;(3)、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
5、如图是部分蝶形花科植物的分类图解,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蝶形花科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比紫檀属少 B、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和紫檀更近 C、紫檀、绿豆和菜豆属于同一个分类等级——科 D、紫檀、绿豆和菜豆三种植物中,后两者形态结构更相似 -
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②得到清晰的像 B、乙图中物像放大倍数大的是⑥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
7、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B、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肾蕨 C、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蛔虫 -
8、科研人员在卧龙保护区内发现一种兰科植物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草本植物,附生于海拔2100——23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内树木的树干上,花期4——5月、果期8——9月。科研人员应将巴朗山盆距兰录入到《植物志》中的( )A、“苔藓植物”篇 B、“蕨类植物”篇 C、“裸子植物”篇 D、“被子植物”篇
-
9、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或树枝极为相像 B、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 C、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D、适时除草可以使庄稼长得更好
-
10、来到鸟类展馆中,小嵊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濒危鸟类黄腹角雉(如图),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数量稀少,常被人称为“鸟中大熊猫”,下列对黄腹角雉描述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体表覆盖鳞片 C、体温不恒定 D、胎生哺乳 -
11、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2厘米 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
12、为了解学生的近视情况,前段时间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
13、小敏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 表中n。(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3)、请求出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酸性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依据实验事实,请你绘制了溶液的pH随碳酸钠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在图中标出合适的数据。
-
14、急性腹泻会造成人体脱水,可服用补液盐补充水分。某口服补液盐标签如图。
【规格】20g/包, 30包/盒
【成分】每包含葡萄糖1g, NaCl 1.755g, KCl 0.745g, NaHCO3 1.650g
【用量】临用时,将一包补液盐溶于500mL 温水中,一般每日服用3000mL
(1)、该口服补液盐的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2)、按照说明书中一天的用量,需要服用6包,则一天由该补液盐补充的钾元素质量是。(3)、科学兴趣小组为鉴定药品中NaHCO3含量是否合规,采用稀盐酸来测定(查资料得知:药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向锥形瓶中加入5包补液盐,然后分6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后充分反应,且气体全部逸出。已知: 用电子秤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50
反应后瓶中剩余物的总质量/g
149.12
198.24
247.36
296.48
345.60
395.60
通过计算说明该补液盐是否合规。
-
15、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钡、硝酸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2)、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判断并确定该混合物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其质量。 -
16、《天工开物》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入砂(指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气)熔化,用铅少许,(锡)沛然流注。其反应原理为(1)、上述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2)、炼锡时加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3)、现有151kg含SnO220%的锡砂,理论上可以炼出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7、如图,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在此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三个小球动能大小?;(2)、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3)、让质量不同的A、C两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4)、为了让质量不同的B、C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设计了如图d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18、某科学研究小组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为课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一定量样品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灼热的铜网时被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B、C、D装置可以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进而推知样品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否被充分吸收,会影响碳、氢元素的含量测定。研究小组的成员查找到了下列有关数据,试图了解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如表是20℃时,1m3空气中经下列吸收剂吸收后水蒸气残留的克数:吸收剂
浓硫酸
固体
CuSO4固体
硅胶固体
CaO固体
NaOH 固体
残留质量
0.003
0.0005
1.4
0.03
0.2
0.14~0.25
根据上述数据,你认为吸收水蒸气时,最理想的吸收剂是 。
(2)、C中的试剂为硫酸铜固体,B、D装置中的试剂也为固体,你认为研究小组在这一实验中,D中的试剂为.(3)、某同学用上图装置测定维生素C中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0.352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测得装置B、D两者分别增重0.144g和0.528g。则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维生素C中还含有的元素有 -
19、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图)。
(1)、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2)、探究过程如下:【建立猜想】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
(3)、【表达交流】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A、Mg B、CuO C、NaCl D、Al2O3 -
20、在研究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科用锌片与5%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科用锌片与5%的氯化铜溶液反应,发现有红色物质析出,并且有气体产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反应现象的差异呢?
【问题提出】从微观角度分析,硫酸铜、氯化铜溶液中,只是所含酸根不同。
【提出猜想】
猜想①: Cl-能促进锌和Cu2+的反应, 2-对反应无影响。
猜想②:Cl-对反应无影响,2-有抑制锌和Cu2+反应的作用。
猜想③: Cl-能促进锌和Cu2+的反应, 2-2有抑制锌和Cu2+反应的作用。
【实验探究】
组别
试管中的物质
反应现象
反应片刻后添加固体试剂
添加试剂后的实验现象
1
5%CuCl2溶液5mL锌片1g
有大量的红色物质析出,且有大量气泡产生。
无明显改变
2
5%CuSO4液5mL锌片1g
锌片边缘有很少量红色物质析出,有少量气泡逸出。
1gNaCl
明显加快
3
5%CuSO4液5mL锌片1g
锌片边缘有很少量红色物质析出,有少量气泡逸出。
无明显改变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实验前对锌片的处理是 。(2)、根据上述探究,猜想 与实验结果相吻合。(3)、设计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 。(4)、经检验所得,锌片和CuCl2、CuSO4溶液反应所放出的气体为氢气。小科查阅资料后得到一个信息:CuCl2和CuSO4溶液都为酸性溶液。根据资料和实验结论可推断出,锌分别与相同H+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比较剧烈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