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同学往 NaOH 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片刻后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王: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变质了

    小敏: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小科:可能是与……有关

    【讨论交流】

    (1)、经集体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王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敏和小科分别进行设计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小敏的方案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冷却后加入酚酞试液,并立即在液面上方滴些植物油。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O2无关。

    小科的方案

    将原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然后加水稀释。

    溶液变成红色,片刻,红色消失,当加入的水达到一定值时,溶液重新变成红色且不消失。

    自己的猜想成立。

    (2)、小敏方案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3)、小敏方案中,实验现象是
    (4)、根据小科的操作可知,小科提出红色消失的猜想是:
  • 2、利用植物的生物过程来吸收二氧化碳,是净化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为探究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科技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多株,二氧化碳测量仪,不同功率的光源(模拟不同光照强度),遮光设备等。

    实验步骤:

    ① 将多株植物等量分成 A、B、C、D 四组。

    ② 将四组植物分别放置在初始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光照强度不同的密闭环境中,设置为A到D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③ 利用二氧化碳测量仪,每隔1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四

    组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测量时间为 8 小时。实验将测得数据绘制如右图,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了不同四组的目的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这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
    (3)、若实验中发现D组植物在8小时后CO2 浓度维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
    (4)、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哪些相同的条件?

    。  (写出两点)

  •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普通圆柱形玻璃杯(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50cm2 也可作为测量工具。

    (1)、玻璃杯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将待测铁块放入玻璃杯中,静止时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cm,已知 ρ=1.0×103kg/m3,则铁块的质量为g;
    (2)、玻璃杯可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如图乙所示,将空玻璃杯放入待测液体中,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2.5cm,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g/cm3
  • 4、2024年6月20日报道,我国首例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如图)植入手术成功实施。“人工心脏”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

    (1)、人工心脏能够辅助或替代人类心脏的功能。当人工心脏工作时,把血液泵入主动脉,模拟的是人体心脏(选填“左心室”或“右心室”)的功能。
    (2)、人工心脏主要由血泵、控制系统和能源装置组成。血泵负责推动血液流动,这一功能与人体心脏的功能相似。
    (3)、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体内后,患者的饮食需要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以下食物中应该适量或减少摄入的是____。
    A、蔬菜 B、水果 C、肥肉 D、鱼类
  • 5、在同一直线上相距较远地放置两个相同规格的条形磁铁A、B。现在A上施加水平力F使其沿直线向磁铁B运动,假设当A 运动一段时间后,两磁铁间才出现吸引力,吸在一起后共同运动。整个过程保持A做匀速直线运动,吸在一起前 B 始终静止。

    (1)、在磁铁A 靠近B过程中出现了吸引力,请在俯视图中已画出的一条磁感线上用箭头标出其方向。
    (2)、整个过程中,磁铁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是。磁铁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是
  • 6、在不同温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溶质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溶质M的溶解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0℃时, A、B、C三点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选填字母)。
    (3)、20℃时, D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 7、2025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一),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排列成一条直线,形成罕见的“七星连珠”现象。连珠的七星都属于太阳系的星,“七星连珠”当天的月相是 , 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选填“昼短夜长”或“昼长夜短”)。
  • 8、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
    (1)、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其目的是____。
    A、增加细胞活性 B、杀死细胞 C、便于染色 D、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2)、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
    (3)、观察时,起初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物镜放大倍数为(选填“8×”或“15×”) 的镜头。
  • 9、科学家提出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

    (1)、下列净水方法与海水淡化原理相似的是____。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装置中的铝膜露置在空气中不容易被腐蚀的原因是
    (3)、水蒸气变成液态淡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质量
  • 10、体育考试时,小敏用相同的速度在相同高度将篮球沿不同轨迹从A点投向B点,如轨迹1和轨迹2所示。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点,轨迹1篮球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大于轨迹2 B、在B 点时,轨迹1篮球的机械能大于轨迹2篮球机械能 C、从A到B点,轨迹1和轨迹2中篮球动能的变化量相等 D、运动到最高点时,在轨迹1和轨迹2篮球的动能都为0
  • 11、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现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都为m的金属 Zn和Fe,生成氢气的质量随加入金属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Zn的活动性比 Fe强 B、当m=a时,放入 Zn的烧杯中盐酸过量 C、当m=b时,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当m=c时,两烧杯中剩余的金属质量 Zn>Fe
  • 12、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金属导电性强弱,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金属片横截面积、长度相同的情况下, 电流表A1、A2、A3测得的电流分别为I1、I2、I3 ,  且I1>I2>I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电性: Ag> Cu> Fe B、三种金属中,Fe片电阻最大 C、设计并联电路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D、利用图中仪器,改为串联电路也可得出相同结论
  • 13、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下列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 B、②中“观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是证据,“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是结论 C、③中“观察到血管内血细胞单行通过”是证据,“该血管是毛细血管”是结论 D、④中“观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证据,“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结论
  • 14、2025年初,“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执行第41 次南极考察任务,并在中山科考站卸货进行物资补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加速前进时受力平衡 B、船匀速前进时受力平衡 C、卸货后船所受浮力不变 D、卸货前后船的惯性不变
  • 15、如图所示,一圆形左粗右细的水库导管,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当阀门关闭时,它们的压强分别是 Pa、Pb。打开阀门后(设水库水位基本保持不变),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流向右运动,在经过a点和 b 点时的体积分别为 Va、Vb。则( )

    A、Pa=PbVa<Vb B、Pa=PbVa>Vb C、Pa> Pb Va> Vb D、.Pa<PbVa<Vb
  • 16、2024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因“编辑”的主要部位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 17、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避免传染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痘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B、从免疫学角度,水痘疫苗属于抗体 C、接种水痘疫苗可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接种水痘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 18、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都发生在地球板块的内部 B、地震是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C、地震时人若在高楼,应立即乘电梯逃离 D、地震时人若在底楼,应迅速转移到开阔地带
  • 19、现有甲、乙两个物体(m>m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和斜面上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F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W , 两者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W>W B、W<W C、W=W D、水平面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未知,无法判断
  • 20、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合成淀粉,合成的第一步是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如图为该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