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2中,由甲换到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再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2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
  • 2、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已取代德尔塔(Delta)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长和繁殖 B、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遗传和变异 D、生活需要营养
  • 3、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体温计有很细的弯曲,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若用图中体温计(未甩过)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则示数为37℃
  • 4、科学课上,小柯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胶头滴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6cm、13.75cm,则该胶头滴管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53 cm C、12.35 cm D、12.36cm
  • 5、漠河在冬天时,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低于-40℃ B、等于-40℃ C、等于0℃ D、高于-40℃
  • 6、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时,从古籍《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启发,认为青蒿对疟疾治疗有重要价值。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 7、对科学量进行估测,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A、初中生身高约为 165 分米 B、教室面积约 200平方厘米 C、洗澡用水的温度接近于70℃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液体的温度 B、测量正方体的边长 C、点燃酒精灯  D、取适量的液体
  • 9、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开展了斑马鱼、涡虫再生等生命科学实验,及微重力科学试验。下列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宇宙辐射与微重力对再生基因有什么影响? B、为何太空中的涡虫再生速度比地面快15%? C、此次发射任务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D、斑马鱼与金鱼藻在封闭生态系统中能否实现长期氧气与营养循环?
  • 10、在测量细金属丝直径时,小科采用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细金属丝的直径毫米。
    (2)、小科在三次测量过程中,每次都将金属丝重新缠绕,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请你帮他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1点):
    (3)、本实验用了特殊的测量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误差,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于累积法的是____(多选)。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 D、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先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记下刻度。再把两个刻度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
  • 11、右图是小路同学制作的简易显微镜。

    (1)、凸透镜B 相当于显微镜的(填结构名称)。
    (2)、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在(选填“对光”或“调焦”)。
    (3)、请你从控制野亮度的角度,给小路同学提出一条装置改进的具体措施: 
  • 12、世界上有45万种植物,属于高等植物的就有20余万种,小科对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黑藻五种植物(如图所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请利用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填序号,下同)。
    (2)、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3)、小科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藻属于被子植物,其最有力的证据是____(填字母)。
    A、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黑藻有种子 C、黑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黑藻有果实
  • 13、扭角羚与六种哺乳动物外形相似,被称为“六不像”。

    (1)、扭角羚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扭角羚的生殖方式是
    (2)、扭角羚是一种大型珍稀动物,要设立加以保护;
    (3)、造成生物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
  • 14、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防虫说————条纹能驱走虻蝇。
    猜想2: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猜想3: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在其躯干上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匹马外套上的虻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检验的猜想是。(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
    (2)、图丙的实验结果能否为该猜想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
    (3)、若猜想1是正确的,预测相同环境下,30分钟内降落到真实斑马组身上的虻蝇的数量范围可能为多少?。(填“0~7只”“60只~80只”或“80 只以上”)
  • 15、小科发现学校实验菜园中的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小科猜想:光照可能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于是他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加以探究: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光照阴暗、适宜温度和湿度

     ____

    实验材料

    长势相似的10株大葱苗

    长势相似的10株大葱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上述环境中一段时间

    (1)、根据小科猜想,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完善乙组环境条件。
    (2)、若小科猜想成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3)、小宁认为“应将实验材料各改为1株,可以提高实验效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 16、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向(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 1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鸟类的产蛋率受何种因素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饲养在条件相同且适宜的3个鸡舍内。实验过程获得数据如下图。请回答问题。(注:“W”为功率单位,瓦数越大,光照越强。)

    组别

    光照强度(鸡舍灯泡)

    光照时间

    产蛋率

    10个3W

    18小时/天

    85%

    10个4W

    18小时/天

    91%

    10个4W

    12小时/天

    81%

    (1)、若要探究光照时间对鸡产蛋率的影响,应选择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实验中选择大小、长势等因素均相近的产蛋鸡,其目的是
    (3)、通过对表中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不影响鸡健康的情况下,适当 , 能够提高鸡的产蛋率。
  • 18、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样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步骤。
    (3)、本实验结果(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 19、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毫升。
    (2)、小石块的体积是 。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多选)。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示方法来测矿石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 20、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选填“瓶内水”或“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选填“<”“=”或“>”)。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