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一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需要配戴眼镜。已知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大,透镜这种折射光的本领可用焦距 f 的倒数(焦度 D)来表示,即 式中f 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¹。平时我们所说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 D 乘以 100的值。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500°镜片的焦距是。(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下列选项中,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
2、近年来,“人造眼球成像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造眼球成像系统”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镜。(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电荷耦合器件)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时,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 之间的距离 , 其中CCD 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③将电信号传送给芯片电极 眼镜上的摄像头
-
3、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厚度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如图乙所示为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他的视力缺陷情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分别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
4、陈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看远处的同学时又要摘下眼镜,这样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摘下,非常不方便,(第8题)陈老师是(填“近视”或“远视”)患者,可以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小羽将一款眼镜介绍给陈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 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为平光镜,现在陈老师可以通过区看书,通过区看学生,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
5、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某同学制作的眼球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内有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该图模拟的是(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
6、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
7、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
-
8、若给你一个硬质厚玻璃瓶、一个橡胶塞、一根细玻璃管和水,怎样才能观察到厚玻璃瓶的形变?请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并说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现象。
-
9、用绳子拉着一个小 小球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系着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小球的质量/g
小球的速度
橡皮筋长度/cm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就越。(3)、小明用橡皮筋代替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4)、小玲查阅资料后得知,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明显缺陷,请说出理由:。
-
10、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②④ -
11、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常常要向内侧倾斜。小奇对此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慧说:“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奇觉得“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
12、如图所示,人坐在甲船上,用力推乙船,发现乙船向左运动的同时,人和甲船向右运动。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人和甲船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使乙船向左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人对乙船的力改变了甲船的运动状态 D、乙船对人的力改变了乙船的运动状态 -
13、通过玻璃门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实验者先在房间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走到房间 B,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填序号)方向移动。(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 B 的亮度要比房间A(填“亮”或“暗”)。(3)、下列关于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多选,填字母)。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
14、如图所示,一个直角拐弯处安装了一面镜子,物体A 水平向左运动,人在点 B 看到物体A 的像A'的运动方向是 ( )
A、1方向 B、2方向 C、3方向 D、4方向 -
15、如图所示为小明画出的蜡烛火焰上一点 S的成像光路图。下列关于该光路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像点 S'和发光点 S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人眼只有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D、从点 S 射向镜面的光经过镜面反射后,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均经过S' -
1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做此实验最好在较(填“亮”或“暗”)的环境中,实验时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优点在于。(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虚像”或“实像”)。(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是为了。 -
17、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填“虚”或“实”)像。当人靠近玻璃幕墙,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小金看到水中同时出现了白鹭的影子和倒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和白鹭的大小相等 D、若白鹭飞离水面,则水中的“白鹭”变小
-
19、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断病情时经常会用到额镜,额镜相当于 ( )A、平面镜 B、手电筒 C、凸面镜 D、凹面镜
-
20、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小华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斜射入杯中的水里,更换杯中的介质时他们发现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小明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影响“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偏折比”与液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2:“偏折比”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3:“偏折比”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小华认为液面高度改变,入射角大小不变时,折射角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偏折比”(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根据小明的定义,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40°,则此时的“偏折比”为。(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如图乙所示,油的高度小于水的高度,杯底光斑的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的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填“等于”或“不等于”)水对光的“偏折比”。(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在图甲装置中先后射入绿色和紫色的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光的“偏折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