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大量类似实验的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了著名的____。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箱货物。如图所示为货物落地前与飞机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

    (1)、若不计空气对货物的阻力,则货物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2)、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货物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2、竖直向上抛出一枚硬币,若在最高点时其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硬币将   ( )
    A、保持静止 B、向上匀速运动 C、向下匀速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 3、小明发现实验室里的凸透镜有的凸度小一点,有的凸度大一点。那么同样大小和材料做成的凸透镜,凸起的程度不一样,会对成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在一个高15 cm的玻璃杯底部放一个F形状的 LED发光体,用透明的薄膜扎住顶部,在薄膜上倒入一定量的水,做成一个水透镜,再用薄膜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水透镜的凸起程度,最后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使像成在白纸上。

    实验次序

    玻 璃杯的  高度/ cm

    水透镜的凸起程度

    白纸距离玻璃杯上沿的距离/ cm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1

    15

    很大

    6

    倒立

    缩小

    2

    15

    较大

    8

    倒立

    缩小

    3

    15

    一般

    20

    倒立

    放大

    4

    15

    较小

    无法成像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白纸应越(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杯上沿,才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像,同时像会变(填“大”或“小”),说明水透镜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填“强”或“弱”)。
    (2)、在第4次实验中,小明直接用眼睛从上往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中有几片小纸屑掉进了水透镜里,此时白纸上所成的像____(填字母)。
    A、无法成像 B、上面有几个黑色的斑点 C、完整但稍暗 D、完全没有影响
  • 4、现有一圆柱形玻璃瓶,将其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另有一张写着字母“F”的白纸(如图乙所示)。把白纸放在玻璃瓶后面的适当位置,眼睛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字母“F”的像是水平方向左右颠倒且变大、竖直方向上下不颠倒且大小不变(如图丙所示)。

    (1)、请通过分析说明像产生的原因。
    (2)、若将白纸向远离玻璃瓶的方向移动,请描述字母“F”的像随白纸移动距离的变化情况。
  •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个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把蜡烛放在(填字母,下同)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像;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无法成像。
    (2)、若实验时用纸片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填字母)。
    A、光屏上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B、光屏上只能呈现烛焰一半的像 C、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 D、光屏上出现纸片的像
  • 6、若空间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名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技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B、像的脚步始终比杂技演员大 C、像总朝远离杂技演员的方向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7、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小明将焦距为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35 cm刻度处(图中未画出),移动光屏,则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时若将凸透镜换成茶色玻璃板,则人眼需要在图中(填“A”或“B”)处观察光屏上的像,对比两次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这3个方面,共有个方面不同。

  • 8、一支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在光屏上不再成像 B、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C、隔着透镜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 9、凸透镜的焦距为 f,当物体分别放在离凸透镜18 cm、12 cm和4 cm的主光轴上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   )
    A、18 cm>f>12 cm B、12 cm>f>8cm C、9 cm>f>6 cm D、6 cm>f>4 cm
  • 10、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放大的像 B、成倒立、缩小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 11、某校文化墙上需要展示一个直径为1m 、图文均正立的标识,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标识底片,现向全校学生征集投影方案。小滨利用标识底片(直径 2cm )、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一个“标识投影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第一次调试发现标识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放大标识投影,可以
    (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如图乙所示,在调试过程中,为保证标识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填字母)位置固定凸透镜。
    (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标识底片的安装要求是
  • 12、小王研究微距相机的成像情况。他先把相机调整到焦距为f1的普通模式,改变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相机内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情况如图甲、乙所示。由于物体距镜头太近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因此他将相机切换到微距模式,调整焦距为f2 , 再将物体置于距镜头非常近的位置,此时在感光元件上能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分析并比较图甲、乙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

    (2)、观察图丙可知:微距模式下相机成的像是(填“放大”或“缩小”)的,据此可判断微距模式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是 , 此时相机的焦距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普通模式下的焦距 f1
  • 13、生产芯片时有一道工艺要用到光刻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缩图透镜(凸透镜)把掩膜上的电路图按比例缩小4~10倍,再被激光映射到硅片上(相当于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要使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移动。若掩膜向上移动1 cm,则硅片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仍能呈清晰的像。

  • 14、“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们到雁荡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 ( )
    A、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 C、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 15、小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所示)。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的       (填序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16、如图甲所示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胶片到透镜的距离 u 与焦距 f 之间的关系是 , 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大,在放映机远离银幕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填“大”或“小”)一些。银幕是为了(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17、如图所示为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检查时,想要观察

    得更加仔细,就要缩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因此就会(填“变大”或“变小”)。

  • 18、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也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 19、“自拍神器”————自拍杆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
    A、增大物距,成的像更大 B、增大像距,成的像更大 C、减小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大 D、增大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小
  • 20、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投影仪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