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 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2)、物质C 的化学式为;(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 D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滴入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种溶质。 -
4、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 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 范围如下表,则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有。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pH 范围
5. 6~6.0
6. 0~6. 5
6. 8~7. 3
8. 0~8. 7
-
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①棒冰熔化 ②食物腐败 ③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④木棒受力折断
-
6、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
7、用一种试剂就能把 NaCl、NH4Cl、Na2SO4 三种溶液区别开, 这种试剂是( )A、AgNO3 溶液 B、NaOH 溶液 C、BaCl2 溶液 D、溶液
-
8、将a 克烧碱溶液与b 克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得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B、滤液的pH 一定等于7 C、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a+b)克
-
9、请按要求作图或分析说理
(1)、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是有两面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如图1所示。请完成反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并标出其中一个反射角度数。(2)、请在图2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和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过 P点的光线(3)、完成图3中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 -
10、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 级海底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近年来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在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的声波。(1)、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声波属于 , 人耳难以听见。(2)、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多少s.
-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上;(3)、调整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若此蜡烛与光屏不动,把透镜移至cm处光屏上还能呈一次清晰的像。(4)、实验时不小心用手指挡住了透镜下边部分的三分之一,此时像( )A、依然完整 B、只剩上边的三分之二 C、只剩下边的三分之二(5)、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是(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
12、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小敏多次记录像的位置后把数据测量下来如图甲所示,从中她除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个结论以外,还能得出结论: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4)、实验结束后小敏突发奇想,她把一张不透明的纸片紧贴在玻璃板背后,如图乙所示她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5)、如图丙所示,春节联欢晚会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果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填“正立”、“倒立”“横躺”)的。 -
1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角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使光束垂直于纸板射到0点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实验中转动F板块后反射光线消失,此时反射角(填“有”或“没有”)改变(4)、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14、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 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方向转动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
15、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80%以上的信息,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我校每学期会进行眼睛测试。
(1)、人在进入亮暗不同的环境时可通过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看远近不同物体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的厚度,由看近到望远其厚度(填“变大”或“变小”)(2)、小强最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医生用右图给他进行解释:由于用眼习惯不佳等使其像成于视网膜(填“前”、“后”、“上”)。若要使他在正常情况下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你认为应用来矫正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
16、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以上是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太阳的热主要以(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2)、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在②区域中我们看到彩色光带这是现象。(3)、如果让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则紫光的折射角(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红光的折射角。 -
17、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界面RS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图中的入射光线是;反射角大小是;折射光线在(填“玻璃”或“空气”)中。

-
18、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5]。(2)、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填“外”“中”或“内”)耳发炎。 -
19、今年暑假期间篮球爱好者大饱眼福,因为有各级篮球比赛在诸暨进行。诸暨文旅局也给各地球迷准备了丰富的诸暨特产。
(1)、如图一位球迷正在享受油麻团的美味,请问这种美味是在(填结构名称)形成的。(2)、瑶瑶好不容易抢到了票,可惜座位太远。于是她 带上了自制的望远镜还真发挥了作用。如右图是她的望远镜成像原理,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
20、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B、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C、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