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小清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种类
黄瓜汁
芹菜汁
青椒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15滴
8滴
11滴
A、黄瓜 B、芹菜 C、青椒 D、白菜 -
2、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0米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成绩约为10米/秒 C、义乌冬季最低气温为﹣30℃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升
-
3、在中学生科学素养探究实践能力操作考查时,部分实验需要使用胶头滴管的操作。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A、吸取液体
B、取液后倒置
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
-
4、在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小明向装有8克 的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又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固体质量和所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线段①发生的反应是____(填字母)。A、 B、(2)、通过计算确定a的值。(3)、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5、 碳酸钾( 俗称钾碱,主要用于印染、玻璃的生产等。为测定某钾碱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8.0g钾碱样品于烧杯中,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上述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
65.8
103.6
141.4
m
219.2
(1)、m的值为 , 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g。(2)、计算该钾碱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第5次加入稀硫酸后所得溶液中 K+和 的个数比2: 1 (选填“>”、“<”或“=”)。 -
6、为测定实验室某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相符,小明利用其与大理石反应(其中杂质不参与反应)做了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盐酸样品
大理石
剩余固体(含大理石)+液体
50.0
9.0
56.8
(1)、实验中共生成( 的质量为g。(2)、通过计算,判断测定结果与试剂瓶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符(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7、实验小组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分析图1的曲线,当反应进行至C点时,溶液呈性。(2)、分析图1和图2的曲线,可知该反应属于(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D点对应的时间:第s。(3)、若烧杯中盛放1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8、小明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表,则这块空地上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pH 范围
5.6~6.0
6.0~6.5
6.8~7.3
8.0~8.7
-
9、学完盐的性质,小明对常见的盐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开展了家用果蔬洗盐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1、碱性溶液可使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毒性降低。
2、家用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部分含有氯化钠。
(1)、【设计实验】实验一:探究某果蔬洗盐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果蔬洗盐溶液呈性。
实验二:探究某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结论
(2)、【反思评价】实验二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若要证明此时溶液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3)、小红同学认为可将实验二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时,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刚变红瞬间又褪成无色。同学们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
猜想二:可能与NaOH 溶液的浓度有关;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溶液在滴入过程中被O2氧化……
(1)、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不对的,其理由是。(2)、取3mL 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入3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得到NaOH溶液的浓度与酚酞溶液褪色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根据上图,NaOH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越大”或“越小”),酚酞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时间越短。
②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时,滴加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请根据操作和结论推断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
取3mL3%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煮沸后,滴加植物油,冷却至室温后,向下方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轻轻振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与O2无关
-
11、酸碱理论的发展如下:(1)、 根据朴素的酸碱理论, Na2CO3属于(选填“酸”或“碱”)。(2)、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3)、 已知 和 由酸碱质子理论,H2CO3的共轭碱是。(4)、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酸碱理论的描述也在不断完善。下列对不同酸碱理论的分析合理的是(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酸碱电离理论认为氧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
12、一次用餐中,小明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他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
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他获得如下信息:a.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b.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c.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 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
(1)、实验一:他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选填“显”或“不显”)碱性。(2)、实验二:他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 ,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3)、他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红色,他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他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拓展应用】
若要除去一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 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3)、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
-
14、纪录片《风味人间》中介绍了一种民间美食————灰水煮笋,这里的“灰水”指加了草木灰的水,其中富含K2CO3。K2CO3能与竹笋中的草酸和单宁酸反应,可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1)、钠、钾是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近,由此推测K2CO3溶液的pH7。(2)、灰水中可能还含有K2SO4 , 检验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为:将配制好的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3)、通过检验,确定灰水中还含有K2SO4。小明打算从灰水中制备KCl,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KCl固体,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①加入过量K2CO3溶液 ②加入适量稀盐酸 ③过滤 ④蒸发结晶
-
15、 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1)、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操作Ⅰ的名称是。(2)、加入试剂A 要过量的原因是。
-
16、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电源开关”处填入一种化合物的溶液,使其与三条支路上的灯笼对应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三盏彩灯即可同时亮起。(1)、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填写一种)。(2)、图2为灯笼中三种物质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示CO2的是(选填“甲”、“乙”或“丙”)
-
1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色;(2)、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
-
18、小明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2)、取出培养皿并配置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3)、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19、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填离子符号)。(2)、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熟石灰等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填化学式)。(3)、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____(填序号)。A、稀硫酸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
20、小明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该花汁(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液汁,沾上它会奇痒难忍,是因为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苷,若在患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填名称),有较好的止痒效果。(3)、若在测量稀盐酸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测得的pH偏(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