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间俗语“氮肥壮叶,磷肥壮根,钾肥壮茎”。某农作物出现叶色发黄、倒伏现象,下列能同时缓解上述症状的化肥是()
    A、Ca(H2PO4)2 B、NH4HCO3 C、CO(NH2)2 D、KNO3
  • 2、人体的汗液中含有氯化钠,手触摸过物体后,指纹上的汗液就会留在物体上。因此法医做指纹鉴定时可选取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剂 B、AgNO3溶液 C、酒精 D、碘酒
  • 3、下图表示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种类

    柠檬

    苹果汁

    橘子

    牛奶

    白开水

    豆浆

    肥皂水

    pH

    2~3

    2.9~3.3

    3~4

    6.3~6.6

    7

    7.4~7.9

    9~10

    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强 B、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早餐饮料是豆浆 C、蚂蚁叮咬时会向皮肤注入蚁酸,可涂肥皂水减轻症状 D、测量苹果汁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测得的pH值偏小
  • 4、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白醋的pH B、闻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NaOH固体
  • 5、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十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连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 , (g=10N/kg)。

    (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 6、某兴趣小组用二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2V、0.2A.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
    (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

    1

    2.0

    0.20

    2

    2.5

    3

    2.8

    0.28

    (3)、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5Ω、10Ω、20Ω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V。
  • 7、如图一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图二是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1)、若用方案二制取并收集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的接口顺序是(填字母)。
    (2)、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可多选)。
    A、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方案二发生复分解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均可进行过滤分离 C、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D、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图二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

  • 8、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小到包子馒头,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3步进行实验。

    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2NaHCO3    _ Na2CO3+H2O+CO2↑,NH4HCO3    _ NH3↑+H2O+CO2↑;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第1步:关闭K2 , 打开K1 , 经过加热,D中出现了明显现象。

    第2步:关闭K1 , 打开K2 , 加热至试管B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

    第3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第2步”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
    (2)、如果没有装置C,D中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
    (3)、写出实验中膨松剂的物质组成:
  • 9、小科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他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

    (1)、小科猜想:是不是久置的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变质了?他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 ,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
    (2)、小科又想是不是氯化铁的问题呢?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了氯化铁久置后会转化成氢氧化铁。因此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总会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以防出现氢氧化铁沉淀。

    为了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小科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二: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小明觉得其中一个方案不可行,请指出该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经过实验验证,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为了得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若仍用原试剂应如何操作?
  • 10、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5×10﹣5m2 ,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明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0.69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0.4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Pa。

  • 11、“十•一”期间,小宇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工艺品的密度

  • 12、如图甲,电磁继电器和热敏电阻等组成了恒温箱控制电路,都处于恒温箱内,电源电压U=6V,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图乙为热敏电阻的R1﹣t图象,且已知在30~150℃范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R1•t=常数:电阻R2为阻值变化0﹣100Ω的温控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达到3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已知可变电阻R2=50Ω时,恒温箱可保持60℃恒温,应该把恒温箱的加热器接在(填A、B 端或C、D端),若要把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在75℃,R2的阻值应调为Ω,该恒温箱的温控范围为

  • 1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填化学式)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 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 和p2'。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和F2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p1'p2' , F1F2

  • 15、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 16、 “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耐盐碱强的特殊水稻。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

    (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17、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已经C溶液为蓝色。

    (1)、A物质是(填化学式)。
    (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 18、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R溶液从A点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1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

    ①溶剂质量不变:

    ②用不同于①的方法实现上述转化,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①所得的是否相等(填“是”或“否”或“不一定”)。

    (2)、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①t℃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

    ②t℃时,分别向5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只有N有剩余; 

    b.只有M有剩余;

    c.M、N均有剩余;

    d.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e.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19、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稀硫酸、熟石灰、食盐、纯碱、硫酸铜、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列空格中:
    (1)、可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可用做复合肥的是。当我们走进 “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所示。

    (2)、认识“居民”。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 , 其中不能与它反应的是
    (3)、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 “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右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用“→”相连写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一出口的最短路线:CO2→出入口
  • 20、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满水,水中放入P和Q两个小球,P球为铁球,Q球为木球,它们用细线分别系于容器的上、下底部,当容器静止时,细线均伸直处于竖直方向,现使容器以一定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此时P、Q两球相对容器(   )

    A、两球均向右偏移 B、两球均向左偏移 C、P球向右偏移 D、Q球向右偏移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