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旗牌轿车有两种车型,一款依靠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动力,另一款靠电池驱动电动机产生动力。燃油和电池均蕴含某种相同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最终为车提供了机械能,该能量是 ( )
    A、电能 B、内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 2、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
    A、重力势能 B、动能 C、重力 D、体积
  • 3、如图,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选填“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对其进行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____。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 5、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 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1)、【透镜选择】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实物图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

    (2)、【产品调试】

    调试①: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选择(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调试②:小东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阳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 6、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
  • 7、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 和B。

    (1)、 A是激光经水面(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
    (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点B'下移至B,应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
  • 8、雨后天晴的夜晚,两位同学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a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暗处;b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亮处。

    (1)、同学对地上暗亮的感觉形成部位在
    (2)、a同学迎着月光走,暗处发生的是反射 (选填镜面或漫)
  • 9、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 10、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凡。观赏时听到的锣声是通过锣产生的,当声音进入人耳,声波会撞击(填图中序号)处产生振动,进入内耳后,通过(填图中序号)接受刺激并将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人体的大脑形成听觉。

  • 11、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
  • 12、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 13、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 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 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 14、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 15、夏天,小洋在南湖公园游玩时看到很多美景,下列能反映出他看到水中游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1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充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 生成CO2的质量为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17、“金粉”(Cu-Zn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为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80g稀硫酸平分为4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44.92

    64.84

    84.8

    104.8

    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08

    ?

    0.20

    0.20

    (1)、第2次反应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克。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测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8、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 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实验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1)、 上表中m的数值是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实验。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19、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生成的CO2可以被压缩后储存利用,这是因为
    (2)、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则生产8吨甲醇可消耗吨二氧化碳。 
  • 20、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2)、若X是稀硫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X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