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铁钉投入稀硫酸中,冒出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2、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Fe→Cu B、H2SO4CaSO4 C、BaClₐ→HCl D、CaCO3CaOH2
  • 3、温州特色“灰粽”是传统小吃,“粽子”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汤”。“灰汤”制取的传统方法:稻秆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汤汁。现伐也有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汤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稻秆烧成的灰,主要成分是 K2CO3 , 它属于盐类物质 B、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C、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汤”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稻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 4、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已成功首飞,制造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点比纯铝更高 B、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硬度比纯铝小 D、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5、小明发现放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很快变成如图“浆糊”状态,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二氧化碳反应 D、受热分解
  • 6、学科学,用科学,生活处处有科学。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 B、用含有A1(OH)3的药片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 C、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纯碱既可降低面团的酸性,又能使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D、人被蚊子、蜂等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是因为这些昆虫会分泌出甲酸,此时可涂稀氨水
  • 7、某同学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 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MgOH2+H2SO4MgSO4+2H2O D、NaCl+AgNO3=AgCl+NaNO3
  • 9、下列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说明:以下各图中玻璃棒末端都碰到了烧杯壁)
    A、 B、 C、 D、
  • 10、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安全的关键。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取浓硫酸 B、读取数据 C、稀释 D、装瓶
  • 11、在2025年“93阅兵”中亮相的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象征。其能够覆盖全球的射程,离不开其尖端的设计与制造材料。其中,弹体部分使用了一种名为“太轻微”(TaiXianWei)的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该材料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高压将碳纤维丝与陶瓷纳米颗粒复合而成,具有重量轻、耐高温、强度极高的特性。请问“太轻微”这种复合材料在物质分类上最准确地应属于   ( )
    A、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纯净物
  • 12、温州瓦窑在宋代时期非常繁荣,生产的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世界各地。瓦窑陶瓷的特色是釉色青绿、胎质细腻。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磨光上釉 D、高温烧制
  • 13、如下图,摆球从A 点向下摆动,可以在A到B之间自由摆动,如果将摆球换成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且不计阻力,如下右图所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请回答:
    (1)、则沙堆的剖面应是图中的.
    (2)、请将你的选择做合理的解释。
  • 14、小育用如图甲所示的药品进行如图乙所示的酸和碱的反应,烧杯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丙所示.
    (1)、根据图丙可知,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是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15、人体的胃壁细胞能分泌胃酸,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部不适,可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

    (1)、如图所示为血液、胃壁细胞和胃腔间的微粒交换示意图,其中胃壁细胞内有大量的碳酸苷酶,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解释胃酸的形成过程。
    (2)、抗酸药能与胃酸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常见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①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上述抗酸药中的

  • 16、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曲线OA 段运动员速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此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CD 阶段, 能量如何转化
    (3)、图乙中与图甲曲线中CD阶段对应的是(选填序号).
  • 17、兴趣小组以“土壤酸碱性形成原因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及对作物的影响

    取我市某区3份不同地方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自来水按2:5的质量比混合,操作如下图所示。测得三个土样的pH分别为5.1、5.2、5.3。

    (1)、纱布相当于过滤器中的(填实验材料名称)我市的土壤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2)、请指出该实验中不够严密的地方(写一点).
    (3)、模拟不同酸碱度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项目小组分别在5个烧杯中倒入不同pH溶液50mL,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放入8粒大小一样的绿豆,观察记录,数据如图.由图可知结论,

    (4)、【任务二】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及改良

    长期施用一些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以化肥(NH4)2SO4为例:( NH42SO4+4O2=2HNO3+2H2O+H2SO4,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认为可以加入熟石灰来改良已酸化的土壤,请你解释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而用熟石灰:(写出一条即可)

  • 18、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 溶液,小丽对其成分做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 溶液部分变质

    (1)、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 滴加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3)、 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 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 CaCl2溶液的是(填序号).
    (4)、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替代。
  • 19、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他如何控制小车到水平面速度相同:.
    (2)、小华认为去掉木块,利用粗糙且足够长的木板,通过比较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也能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即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于是小华设计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通过在小车上加砝码来改变质量,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情形,据此她得出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选填“大”或“小”,该结论与原实验结论有差异的原因:
    (3)、小磊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如图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原因?答: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自热小火锅中的发热包,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品名】食品专用发热包

    【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等

    【使用方法】撕开塑料袋后加常温水发热

    【贮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使用时有气体产生,要远离明火

    图1食品自热加热包说明

    (1)、【任务一】探究发热剂的发热原理
    小李同学认为发热原因与氧化钙有关,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探究发热包中只用氧化钙是否可行,取3克氧化钙、3克发热剂,分别与等体积的水反应,用数字化实验获得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发热剂不单独使用氧化钙的原因:.

    查阅资料: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任务二】探究影响发热剂发热效果的因素

    设计方案:按表格中各物质的用量配比,分别进行实验,测得5min、10min、15min容器内温度如下表.

    实验编号

    氧化钙的质量/g

    铝粉的质量/g

    碳酸钠的质量/g

    水的体积/mL

    时间、温度/℃

    持续发热的时间/ min

    5min

    10min

    15min

    5

    5

    0

    50

    34

    35

    37

    15

    x

    5

    2

    50

    40

    55

    55

    30

    5

    5

    4

    50

    38

    45

    76

    20

    5

    5

    6

    50

    65

    90

    95

    15

    (3)、 分析上表可知②中x=
    (4)、分析发热达到的最高温度及发热时间,最适合作发热剂的是实验(填实验编号)
    (5)、若要探究“水的体积对发热剂发热效果的影响”,请说明实验设计思路:.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