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下列气体中,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①HCl ②O2 ③H2 ④CO2 ⑤SO2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
2、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在水溶液中可以产生 H+,从而呈现酸性。下列物质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Mg B、Cu C、CO2 D、C
-
3、蓝夹缬是苍南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染液时,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熟石灰(Ca(OH)2) B、生石灰(CaO) C、酒精(C2H6O) D、氯化钠(NaCl)
-
4、若人长期吃菠菜炒豆腐易得结石病,因为菠菜里的草酸(H2C2O4)和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 , 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达确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取用稀盐酸
C、测溶液的 pH
D、稀释浓硫酸
-
6、变化观念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
7、 小明从便利店买了一瓶矿泉水,从商标纸上查出这瓶水的“净含量”是 550mL(空瓶质量忽略不计),问:这瓶水的重力为多少?
-
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平桌面上放置一长木板,取一金属块放在长木板上,将一条形磁铁放置于金属块的正下方。
②拉动长木板,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稳定时读出其示数。
③其余条件不变,改变磁铁下方所叠卡片数量重复步骤④整理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卡片数量 测力计示数F(牛) 1 0 0.8 2 3 3 6 1.8
(1)、要完成该实验,小明选择的金属块材料可以是____。 (可多选)A、纯铁 B、纯铜 C、纯铝 D、镍铬合金(2)、第 2 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其示数为牛。(3)、实验中,改变磁铁下方卡片数量的目的是。(4)、小明在实验中若控制长木板不动,手拿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金属块,除了难以保持匀速以外,从控制变量角度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是。 -
9、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山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如何调整实验器材 。(2)、当调整至图甲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请描述所成像的性质;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请写出当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的方法: 。(3)、小山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甲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小山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某次实验时,将蜡烛放在图乙 P 点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若切除凸透镜的阴影部分,再将上部剩余部分向下移动,直到下沿在 O 点位置,此时光屏上仍有清晰像,此像的位置在原来成像位置的(选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
10、 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 HUD,HUD 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请回答以下
问题: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选填“超”或“次”)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2)、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3)、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4)、已知某车辆 HUD 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度,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
1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
(1)、实验前,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架在纸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在玻璃板后移动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B,直到 B与 A 的像 A'完全重合,在纸上描出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处理数据如图乙。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为使该结论具有普遍性,提出一条改进建议:。(3)、利用茶色薄玻璃板制作如图丙的“临摹神器”,可在白纸上临摹手机画面。如图丁,当手机屏幕与白纸的夹角为 80°,若要使手机画面通过玻璃板所成像的位置在白纸上,玻璃板与桌面的夹角θ应为 , 临摹时要在(选填“①”或“②”)位置观察。 -
12、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 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 γ 的大小大致在( );A、30°与 45°之间 B、45°与 60°之间 C、60°与 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现有一个三棱镜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13、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1)、如图 1 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如图 2 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3)、如图 3 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嘴吹瓶子时,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的振动产生,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
1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操作都要求水平拉动木块,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F2 和 F3 , 其中示数最大的是。(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丙图中,木块 A 向右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 牛,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 牛,此时的木块 A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牛。(4)、实验装置改为丁图后,(“必须”/“不必”)拉着木板做匀速运动。 -
15、如图甲所示,用力 F 拉弹簧,弹簧伸长,说明。再用力 F 压弹簧,弹簧缩短,对比甲中的两图说明。弹簧测力计内部装有可伸缩的弹簧,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再用一个力向下拉秤钩,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个力的大小是牛。

-
16、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两个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并用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两个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各自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的亮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凸透镜(选填“M”或“N”)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2)、该同学继续利用上述器材及一个发光体、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焦距是否有关。实验中需要选用凸透镜(选填“M 和 N”或“M 或 N”),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选填“相同”或“不同”)距离处,用光屏接收像,若 , 则说明像的高度与焦距有关。 -
17、图甲是医生通过平面镜观察患者口腔的情景。图乙示意图中,EF为平面镜,B点为医生眼睛所在位置,A'表示医生通过平面镜看到患处 A的像点,O点为入射点,OB为反射光线。请在图乙中完成作图∶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 A 的位置;②画出入射光线 AO。(保留作图痕迹)

-
18、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向下拨动钢尺,可以听到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选填“整把钢尺”或“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而发出的;(2)、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
19、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学会科学用眼、用耳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飞机升降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保持图甲中 (选填序号)内外空气压力平衡。(2)、用眼过度,这使得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这种疾病的成因与图乙中的(选填序号)相似,可用图乙中(选填序号)进行矫正。 -
20、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如图所示,用脚踢毽子时,脚会感觉疼是因为;毽子被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毽子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