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者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建立 C、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D、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
  • 2、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网于元朝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 3、“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者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材料中的“书面语”最有可能(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 4、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容藏中,发现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   )
    A、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南北经济很不平衡 D、经济洁构彻底变化
  • 5、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强,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5展布楚条约
  • 6、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崇尚“自然” C、克已复礼 D、民贵君轻
  • 7、2021年6月,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建设乌东德水电站与三峡水电站的相同自然条件是(   )
    A、处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B、处于长江中游地区,支流众多,水量大 C、属西电东送重大工程,有国家政策支持 D、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电力市场需求量大
    (2)、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图中四地与其特色区域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稻作文化 B、②-巴寄文体 C、③-雪域文化 D、④-草原文化
  • 8、读图,完成问题。


    图 美丽山输电工程示意图

    (1)、美丽山水电站位于里约热内卢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美丽山输电工程沿线地区(   )
    A、气候寒冷 B、地势北高南低 C、河流稀少 D、地形种类多样
    (3)、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旨在(   )

    ①推动能源的跨国输送

    ②积极应用可再生资源

    ③促进亚马孙河流域开发

    ④满足沿海地区工业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山峰比甲处山峰高 B、①处所在地易形成河流 C、③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②处和④处均位乎鞍部
  • 10、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最。
  • 1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不断推进以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 12、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议等设备,这是公正司法的要求。
  • 13、朱元璋设立东厂,保卫皇帝,镇压官民。
  • 14、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 1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郡县制
  •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方树梨花开"体现了地形对气候的形响。
  • 17、波斯湾地区的人口以黑色火种为主,信仰伊斯兰救,以英语为主要语言。
  • 18、人类自产生以来,改革和革命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到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 1770年的 600 万吨提升到 1861 年的 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 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 1861 年的 380万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正如德国将科学应用到工业方面领先世界一样,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这些变化让“后起之秀”可以享受到新的、更有效的工厂的好处,因此,英国失去了其最初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1)、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请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用“试验性疗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美国产生的“疗效”。
    (3)、联系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角度多维,论证完整)
    (4)、少年强,则国强。作为走向未来的中国少年,该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担当时代责任?
  • 19、“低空经济”是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说现状】

    【探寻意义】

    “低空经济”在旅游观光、快递配送、医疗救护等民生领域已广泛运用;可以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低空经济”蕴藏着推动产业升级的巨大潜能,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引擎。

    【助力发展】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为了助力浙江竞逐“天空之城”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民用航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以下为该法规出台过程相关材料。

    (1)、根据“数说现状”,概括“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2)、结合“探寻意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
    (3)、联系“助力发展”,运用民主和法治的相关知识,对浙江省出台条例的过程进行点评。
  • 20、世界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话题,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2)、材料一中1650-1850年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变化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