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摘编自刘全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查士丁尼法典》在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法的复苏,逐渐发展成为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其影响及于今日……法典在许多方面仍有所革新,表现出一种反对奴隶制度的倾向;在关于嫁妆和妇女的婚前财产方面,规定丈夫返还给妻子的婚前财产应该与嫁妆的价值一样。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留存……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述《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及进步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传承与交流方面的历史贡献。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9世纪,由于商业消失,城市生活的最后痕迹随之消失,那些残存下来的属于城市居民的东西不复存在……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所有古罗马的“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机,比它们在古典时代曾具有的生机更加蓬勃得多。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二: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城市商业发展,促使新的极具先进性的市民阶层出现……市民阶层要求结束割据分裂局面,以更大范围参加商业活动。例如,产生王权和市民的联盟——英国国会和法国的三级会议。新生市民阶层发展经济,关心政治,充满活力,成为一支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不仅成为监督统治者和政府行为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也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刘浩《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及意义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西欧城市复兴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写出中世纪城市居民拥有的特权。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
  • 3、 西欧封建主因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而发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   )
    A、罗马帝国分裂 B、亚历山大东征 C、占领麦加城 D、十字军东征
  • 4、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由此可见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是 (   )
    A、武装斗争 B、金钱赎买 C、形成资产阶级 D、进行思想解放
  • 5、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欧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欧商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B、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在西欧传播 C、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不断传播
  • 6、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图中“?”处应填(   )

    A、农业的发展 B、城市的兴起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 7、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欧洲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
    A、农民阶级 B、工业无产阶级 C、封建贵族阶层 D、市民阶层
  • 8、“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   )
    A、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欧洲封建庄园破产 D、赢得政治和经济权利的独立
  • 9、 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是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可以看出 (   )
    A、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B、领主可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C、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庄园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冲突
  • 10、 学者马渭源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 11、 如图所示为铸有查理大帝侧面像的钱币,现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使查理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的事件是 (   )

    A、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B、查理曼帝国分裂三部分 C、查理接受教皇的“授职礼” D、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
  • 12、“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下列对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领主与附庸之间有严格等级性 B、领主与附庸之间权利、义务分离 C、领主必须向附庸提供兵役服务 D、领主可以任意侵害附庸的荣誉
  • 13、“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这就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
  • 14、 克洛维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下列不属于其在统治期间的作为的是(   )
    A、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信仰基督教 B、皈依基督教并承认教会的地位 C、实行有条件的封建土地制度改革 D、建立了版图辽阔的法兰克王国
  • 15、 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蒸发量达 2500 毫米。然而先进的节水技术,使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花果之乡”。如图所示为以色列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 从地图语言的角度看,图上缺少了 。
    (2)、 描述图中所示以色列区域的降水分布特点。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以色列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至少写出两点)
  • 16、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千差万别,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波斯湾地区——热带沙漠、石油宝库 B、日本——半岛国家、独特“鱼文化” C、以色列——水资源缺乏、养牛为主 D、肯尼亚——水网密布、逐水草而居
  • 17、 下列关于巴西利亚城市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火车站位于部分机翼 
    ②三权广场位于机头部分 
    ③城市布局像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总统府和最高法院位于机尾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8、 澳大利亚畜牧业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之处有 (   )

    ①地广人稀 
    ②降水丰富 
    ③草原辽阔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9、 下列四张地理知识卡中,对世界典型区域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
    A、意大利东北部的威尼斯以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成为耕海牧鱼的典范。 B、位于北半球的澳大利亚气候干热,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国家”。 C、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典型的山地之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以色列水资源贫乏。当地居民采用节水技术发展绿洲农业,使该国成为欧洲人的“大菜篮”。
  • 20、 饮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制作米饭、米酒、粽子、年糕……嘉兴有着稻作文化深深的印记。下列地区也有着类似印记的是 (   )
    A、山地之国的瑞士 B、沙漠绿洲的以色列 C、美国中部的大平原 D、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平原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