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如下图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渐渐地)弱矣。”
——《汉书》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二者实行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演变趋势。 -
2、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显著特点是为异地避寒者来源地的地带性突出。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示意图与A、B、C、D、E五地位置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A、B、C、D、E五地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 该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附近地区。(2)、B、D、E三地,夏季雨量最多的是 , 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3)、你认为“地带性突出”是指异地避寒者可能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纬度地带,你判断的理由是。(4)、气候适宜、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 理由是。
-
3、经过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原本从不会做家务的小婷,学会了洗衣、煮面,还会主动帮助同学收拾凌乱的房间。这表明集体生活能够( )A、决定我们生命与成长的方向 B、让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C、塑造改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 D、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
4、2024年12月2日是我国第19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在浙江宁波,民警通过宣传展板、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们深入掌握交通安全法规。这有利于学生( )
①增强生命安全意识
②杜绝发生交通意外
③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④积极参与改进交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4年2月,“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云开讲。这堂思政大课围绕征服珠峰展开,讲述了勇攀自然高峰、科学高峰、人生高峰的一系列感人故事。“为国攀登”思政大课旨在勉励青少年( )A、怀揣强国梦想,努力拼搏 B、心动在于行动,改变生活 C、少年敢于有梦,就能成功 D、从小为国立志,攀登珠峰
-
6、初一的小明在日记中写道:“进入中学后,增加了多门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培养了我良好的思想品德,历史让我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地理让我饱览了祖国的美好河山……”这段话表明( )A、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B、中学时代为我们铺就了成长的平坦大道 C、新的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D、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
7、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军大起义
-
8、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某校设计的vlog(视频博客)历史作业所选取的主题中,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9、以下示意图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0、下列观点与学派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儒家 B、“无为而治”——墨家 C、“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家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
-
11、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措施,实施的共同目的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
12、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笔记,①处应填写( )
生产力发展
①
社会(生产)关系变化
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战争规模逐渐扩大 C、各诸侯国统治者开始实行变法改革 D、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
1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4、1936年首次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根据此遗址的地域位置,可以推断出良渚先民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粟米 D、黍
-
15、2024年1月,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和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之间的各项合作称为( )A、南北合作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南对话
-
16、某同学利用手机GPS定位自己位于(30°N,121°E)。在下列经纬网中,正确表示该位置的是( )A、
B、
C、
D、
-
17、一架飞机从南京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飞行,最终能到达( )A、北京 B、赤道 C、北极 D、南极
-
18、地理课上,同学们讨论海陆变迁问题。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 C、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 D、荷兰1/3的土地通过围海造陆获得
-
19、某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右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研学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A、A-B线所在位置为山脊 B、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北方向 C、站在甲村看不到乙村 D、登上1109米的主峰,①线路比②路线更容易(2)、读图可知,丙村规模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矿产丰富,交通便利
-
20、下列对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