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读下面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丙三个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1)、下面对甲、乙、丙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乙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中,甲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D、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2)、造成甲、乙、丙三个城市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革命精神是(   )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   )

    ①促成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②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③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基本结束了国共两党的内战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阅读下面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其中③处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东北解放 D、渡江战役
  •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只有党员420人,到1927年4月,党员人数已达到近6万人,并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工农运动在南方各省蓬勃发展,各地的农民协会和工会纷纷成立。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北伐的胜利进军

    ③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

    ④抗日根据地巩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B、广泛开展了罢课、罢工、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7、“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
    A、“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B、“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 C、“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 D、“救亡图存”,进行戊戌变法
  • 8、“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则史料出自的文献是(   )
    A、 B、 C、 D、
  • 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出发前曾说:“关于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但1901年时他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戊戌变法对制度的变革 B、列强侵华兵力的不足 C、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 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 10、1839年,在广州虎门的外国人说:我们已把销烟的过程反复查看过了,他们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意料,没有别的事能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了。这表明(   )
    A、英国已经停止鸦片走私 B、林则徐坚决进行禁烟斗争 C、英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D、吸食鸦片已经被彻底禁止
  • 11、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尊敬和学习。
  • 12、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 13、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果断地恪守诚实。
  • 1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 1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 16、我国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逐级降低,大致成三级阶梯。
  • 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 18、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19、某校学生以“江河安润·黄河篇”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一组古诗】

    黄河之水天上米,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聂自天涯

    ——刘禹锡《波沟沙》

    从地理角度说,李自诗中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请写出其名称。根据诗句和地图,说一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2)、【一首歌曲】
    【示例】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注:1939年初,在民族危难时刻,一曲《保卫黄河》唱响延安,传全国。

    阅读歌曲《保卫黄河》结合其创作背景,仿照示例,说明《保卫黄河》采用明快有力旋律的理由。

    (3)、【一次宣讲】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值比虽沿制千里沃野,却色面临块水难题,同时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商达80%(生名管成线为40%),流场内仍有得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等待治理……

    同学们准备以上述材料为主要内容开展以“黄判安·我之贵”为主照的直讲活动。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则宜讲提要。(要求事理结合,表达成文,学数不超过200字)

  • 20、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邀你一起参与。
    (1)、【行走在校园的思政课】

    手绘文明,点亮校园。请运用道德的相关知识为标识牌①②完善温馨提示语。

    (2)、【行走在田间的思政课】
    田伯:
        近来,我在自家承包田里露天焚烧稻草,却被罚款人民币2000元,烧秸秆增肥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自由,现在怎么就能说我违法了呢?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违反该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救。

    “秸”净家园,“益”起守护。请帮同学们判断田伯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并运用所学知识劝导他“规则之下,方有自由”。

    (3)、【行走在社区的思政课】
    倡议书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秋去冬米,XX中学八(1)班将于本周日在社区公园开展为偏远山区儿童募捐衣物的爱心活动。一件旧衣服,不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但①                  
    对于捐赠的衣物,我们有一点点小要求:
    ●捐赠外穿的衣物
    ●②                  
    ●……
        这个冬天,因为有爱,不再寒冷!
    XX中学八(1)班委员会
    2025年1月17日

    “衣”旧情深,让爱暖冬。请你将上述倡议书内容补充完整。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