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
  •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北冰洋。(   )
  • 3、近代英国的发展与纺织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依靠对殖民地的统治以及接连颁布的《航海条例》,执行输入原料输出制成品的贸易原则。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如珍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等机械纺纱设备的发明应用,使得英国棉纺织业得以实现技术突破,最终崛起并主导全球市场。

    ——《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660-1850)》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部分)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现象。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于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

    1869年英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路(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规灯泡。

    1883年德国工程师最好勒研制出汽油内燃认。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进纤维

    1885年德国人本英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座生产汽车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后,钢铁、电力、有机化学工业等成为新的主导产业。19世纪80年代,吉芬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

    但英国长期专注于推销纺织品的自由贸易,对外依赖度增强。

    ——《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有人说,“英国成也纺织业,败也纺织业”。综合上述材料,进行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启示提升)
  • 4、两场世界大战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难以抹去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爆发】从18世纪起,至少到1914年,不列颠群岛在遥远大海的彼岸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口岸,令西方任何国家都相形见细。但(德国)自1890年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于是就有了德奥联盟、三国同盟,然后是英法协约,法俄联盟。……最终的结果就是战争爆发了。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個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和。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博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摘编自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协定

    【思考】一战前,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教材中充斥着民族英雄和战胜敌人的史诗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____。

    ——摘编自王加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1914年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简析太平洋战争之后蒋介石抗日为何“信心大增”。
    (3)、结合所学知识,对会议决议中的内容予以评述。
    (4)、补全横线内容,说说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你的启示。
  • 5、糖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糖的历史见证着社会变迁。

    材料一  在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到了19世纪,至少在西方世界的大多数社会群体中和社交场合下,人们已然不再认为以糖宴客标志着社会等级的提升。曾经作为贵族和富人玩物的心形冰糖及糖鸡、糖兔等,现在成了不少孩子的玩具。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葡萄牙人发现的圣多美岛(位于非洲)上,非洲人沦为奴隶,被带到甘蔗园工作。欧洲在16世纪的遽然致富,创造了更大一群享受得起这种甜味的人。此后,葡萄牙人决定将甘蔗和黑人引进巴西,扩大生产。美洲成为第四个被拉入世界蔗糖市场的大陆。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作为一种亚洲植物,它最终融合了欧洲资本、非洲劳力、美洲土壤。

    ——改编自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三  制糖在英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这个产业在19世纪发生了变化大大加速了廉价砂糖的加工过程。伦敦是英国炼糖厂的发源地,随着该行业的快速扩张,炼糖厂渐渐扩散到利物浦、布里斯托尔等重要港口。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思《糖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糖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糖地位变化的原因。
  • 6、美国史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领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鼓励华盛顿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美国在战争中获得西部广表的土地,包括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等地。南北方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国会辩论,国家再一次面临分裂的局势。最终通过妥协案,内容包括:准许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政府不得干涉新墨西哥领地和犹他组织领地的奴隶制问题。

    ——摘编自赵卓然《浅析1850年妥协案》

    (1)、用史实来佐证华盛顿对这一提议的“严词拒绝”,并分析其原因。
    (2)、在美国南北方之间任选一方 , 撰写参与国会辩论的辩词。(提示:辩论的焦点及理由)
  • 7、在某学校举办的历史文化节中,某班以“古代世界文明”为主题,设计了以下闯关互动展板,请你参与。

    展板内容

    【板块一】____

    【板块二】文明的互鉴

    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板块三】文明的传承

    395年,罗马帝国最终一分为二……拜占庭帝国将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融为一体,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对后来的西欧和东欧等地产生过重大影响。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板块四】文明的进步

    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摘自《十二铜表法》第8表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摘自法国《拿破仑法典》第545条

    (1)、请你为板块一拟定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另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法治的发展见证了文明的进程,结合板块四加以说明。
  • 8、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门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   )
    A、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B、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 C、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 D、美国构建起单极世界
  • 9、如下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   )

    A、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B、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了军备竞赛 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10、史料是历史认知的基础和依据。根据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有(   )

    1941年6月,德国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

    1941年7月,首批美国志愿飞行员来华,组建志愿航空队;

    1941年7月12日,英国与苏联签订《关于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

    1941年8月,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主张反对纳粹暴政,维护民主和平苏联和中国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支持。

    ①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走向联合

    ②中国与英美列强之间矛盾完全消失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达到最大规模

    ④法西斯成为当时世界和平主要威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据此判断,该演讲(   )
    A、发表于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之际 B、说明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D.认为美国应采取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C、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
  • 12、从“1929年-1932年欧美国家经济数据(部分)统计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1929年-1932年欧美国家经济数据(部分)统计图

    ①经济危机将会引发社会动荡

    ②侵略扩张是各国的必然选择

    ③商品市场是列强争夺的焦点

    ④资本主义世界遭受沉重打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的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   )
    A、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再现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图景 C、呈现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状态
  • 14、直接导致表1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是(   )

    表1世界石油产量统计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万吨)

    400

    2100

    4600

    9400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推广 D、电力的应用
  • 15、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 16、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十九世纪初四十年代七十年代时向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 17、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 18、18世纪末,随着纺织机械的应用,英国部分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出现了妻子挣钱养家丈夫失业在家的现象。这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   )
    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 19、历史学家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的开篇中指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以下属于三部文献核心内容的是(   )
    A、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 C、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D、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
  • 20、18世纪末,雅各宾派领导成立法兰西国民地图集公司,为中小学教育提供《国民地图集》等教材,致力于通过普及法国最新的地理和区域知识,持续培养公民意识和民众政治信仰。出版这些刊物(   )
    A、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 B、反映了封建欧洲社会的政治特征 C、推进了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发展 D、表现了法国革命发展的曲折进程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