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读以下中国行政区划图,完成问题。

    (1)、以下诗词中涉及的省区,与其在图中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     )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①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③ D、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④
    (2)、上述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与其在图中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     )
    A、青海省——⑨、江苏省——① B、江西省——⑩、四川省——⑧ C、重庆市——②、浙江省——⑦ D、贵州省——⑤、四川省——⑥
  • 2、2023年10月19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某学习小组把我国入选的四大旅游乡村标注在中国疆域图上。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叙述,正确的(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与日本隔渤海相望 C、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D、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2)、四大旅游乡村与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扎尕那村—陇     
    ②朱家湾—晋
    ③篁岭村江—皖     
    ④下姜村—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旅游乡村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完全位于第二级阶梯,该村是(     )
    A、扎尕那村 B、朱家湾村 C、篁岭村 D、下姜村
    (4)、该学习小组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朱家湾村位于A山脉南麓。A山脉和B河流共同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     )
    ①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②1月均温0℃等温线
    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外资经济在中国取得合法化地位。(     )
  • 4、洋务派和维新派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 5、五四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辛亥革命具有“补课”的作用。(     )
  • 6、中国近代史上,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攻占过北京,都焚烧和抢劫了圆明园。(     )
  • 7、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将领导工农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 8、青藏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岩溶地貌广布,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
  • 9、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     )
  • 10、座座建筑,承载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为纪念林肯而建,雕像上铭刻着“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图1 埃菲尔铁塔


    注: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铁塔在灯光照耀下,璀璨光彩。

    图2 林肯纪念堂 


    注:2023年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图3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1)、解码埃尔菲尔铁塔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2)、为什么要纪念林肯?谈谈你的认识。
    (3)、图1、图2所指向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结合图3,概括我国是如何为命运彼此相依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
  • 11、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深深地改变着世界格局。

    材料一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一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
  • 12、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重大事件节选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材料三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加于社会了……

    ——节选自《共产党宣言》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率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率

    (1)、革命需要理论指导。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理论支撑分别是什么?
    (2)、革命充满艰难曲折。请将示意图中的重要事件①②补充完整,并据图说说这次革命具有的特点。
    (3)、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三次不同类型的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 13、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罗马法图示》

    材料三   虽然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但是一个国家在革命或者改革后是否能兴盛不衰,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国家有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体系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请结合美国的史实,对划线内容加以论述。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14、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进行了历史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1)、任务一:【讲述文明起源与差异】

    区域

    古文明代表

    相关制度

    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

    象形文字、金字塔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从0到9的计数法、基督教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荷马史诗》《掷铁饼者》

    上表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资料,找出表格中的错误并改正。

    (2)、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归纳世界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有何不同?
    (3)、任务二:【举例文明交流与进步】

    人类文明交流的史料(部分)

    时间

    史料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全面学习唐代制度

    7-13世纪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到了欧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5、2024年2月17日,中国代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愿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愿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愿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材料表明中国(  )
    A、旨在构建与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B、展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 C、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德军投降……”这件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欧洲战事结束
  • 18、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苏联轻、重工业比例失衡。1989年起,苏联每年要进口大量粮食等产品。据此可知,苏联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 B、以民为本并尊重经济规律 C、改革要沿袭原有经济体制 D、集中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
  • 19、该国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 20、九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人物图片,下列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

    A、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斗争 B、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上一页 403 404 405 406 4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