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份大单元试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浙真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明州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宁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潮汐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汐卷(5月二模)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当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1.5万人,纯粹革命党人将近2000人,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4000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1000多人,其余则是摇摆不定的。
——摘编自《辛亥首义回忆录》
材料三: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 年 1 月 1 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有83天。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2)、 根据材料二,概括写出革命党人的工作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成果的积极意义。(3)、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一份文件的内容演变,映射出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宫内各执事人员等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
*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
*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
1912 年 2 月议和后出台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924年10月修改后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 有人认为“1912年的《条件》映射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失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2)、 同样是《条件》,但与1912年的原版相比,1924年修改后的内容有显著变化,请概括两点进步之处。(3)、 写出《条件》映射出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方向。 -
3、 下表中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 )
战争名称
领导人
结 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蔡锷、李烈钓、唐继尧等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科学与愚昧的较量 -
4、 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共同点的是 ( )A、都没改变社会性质 B、斗争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C、都是武装斗争为主 D、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
-
5、 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帝国成立
-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的权利。”这说明,中华民国的立国原则是 ( )A、独立富强 B、民主、平等、自由 C、分权制衡 D、民族、民权、民生
-
7、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主政治舞台 B、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8、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 ( )A、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两者都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C、前者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前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后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9、《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团体”指的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
10、 下框中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的部分日记内容,这反映出 ( )
10月12日,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读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有关他的革命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成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②阐发了三民主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④创立了中华民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3)、 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13、 时空之间,因采之辩,微宏之观,历史可以这样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的国家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及其殖民地外,还有一类是独立国家。独立国家中最大的就是处在亚洲东部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闭关封锁政策,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窝壳里不能前进。
——摘编自张海鹏《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摘编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表。
项 目
中 方
英 方
舰船
总数约1000艘
约108艘
舰船用材
易加工、易开裂的松木
耐腐蚀、耐磨损的橡木
舰船航速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2.9千米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8.5千米
主导型火炮
每6分钟可射击1次
每6分钟可射击9次
主要轻武器
射程约 100 米每分钟可射击1~2发
射程约200~300米每分钟可射击2~4发
兵力总数
约10万人
约2万人
——资料来源:据张建雄、刘鸿亮等学者研究资料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2)、 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两场战争,分别是由谁发动的?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3)、 有人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是败于英国的‘坚船利炮’。”针对这一观点,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逻辑自洽;④150字左右) -
14、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准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5、 如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段,下列关于每个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通商、允许外国设厂 B、圆明园被毁、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被俄国侵占 C、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日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被剿、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
-
16、 海关是观察经济社会变迁的窗口,湖北宜昌海关从1882年到1891年的进出口商品如下表,由此可知晚清时期湖北宜昌地区 ( )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棉布棉纱、煤油、烟草、染料、五金、食糖、玻璃、肥皂、医药、仪器、枪支弹药等
猪鬃、牛羊皮、药材、植物油、生漆、茶、棉花、生丝、真菌等
A、物质生活普遍洋化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近代工业日益兴起 -
17、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 )A、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
18、 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A、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实践《资政新篇》 D、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
19、 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B、促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20、“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的“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A、割占了九龙司 B、强租大连旅顺 C、划定了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