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份大单元试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浙真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明州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宁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潮汐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汐卷(5月二模)
-
1、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
2、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B、法律体系完备 C、民主政治发展 D、军事实力强大
-
3、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重视农业 C、民主政治 D、对外扩张
-
4、 假如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你可能遇到的国王是 ( )A、胡夫 B、汉谟拉比 C、乔达摩·悉达多 D、伯里克利
-
5、“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材料直接说明了尼罗河 ( )
①为古埃及提供充沛的水源
②为古埃及提供航运
③为古埃及提供肥沃的土壤
④有利于古埃及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途径之一。下列与年代尺中“②”处相关的史实是 ( )A、出现若干小国 B、初步实现统一 C、建立军事帝国 D、遭到外族吞并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部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法国]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材料三:穆斯林向来比较重视天文学和数学,因为穆斯林必须根据星宿来确定礼拜的方向……阿拉伯的艺术,以建筑艺术最具特色,并且集中地表现在清真寺的结构和装饰方面……在哲学方面……强调“万物唯自安拉出”。
——摘编自刘家和《世界史》
材料四:为了满足天文观测的需要,阿拉伯人发明创造了很多仪器设备,例如星盘、方位仪、天体仪和地球仪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
——摘编自王艳峰《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积极影响。(2)、 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文明的鲜明特点。(3)、 根据材料四,写出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方面的作用。(4)、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古代文明交流、交融的主要形式。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官职世袭的陋习,设立了处理日常事务的二官和八省(如图),每一级由中央在民众中选拔的官员管理。这一官制改革借鉴了中国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摘编自李建钢《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社会状况的比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改革的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后天皇所处的政治地位及建立的政治体制。(3)、 结合上述材料,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9、《阿拉伯文学史》记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藏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重视知识和选拔人才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D、立足于以往文明的基础
-
10、“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指(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的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 D、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
11、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有 ( )
①都诞生于公元前
②曾为统治者所利用
③都诞生于亚洲
④都有利于文化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 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如图所示的数字。这种数字的发明者和推广者分别是 ( )A、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 B、古印度人与古阿拉伯人 C、古希腊人与古阿拉伯人 D、古埃及人与古阿拉伯人
-
13、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这段话叙述了伊斯兰教创立的 ( )A、背景 B、特点 C、过程 D、影响
-
14、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攻克埃及,横扫北非……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随之传播的还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15、“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那么日本武士“尽臣道”的表现是 ( )A、效忠国王 B、效忠主公 C、效忠天皇 D、效忠幕府
-
16、12 世纪晚期,日本的源氏武士集团建立了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从此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称之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A、天皇、将军、武士构成日本的统治阶级 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虚君 C、天皇在幕府议政,与幕府一起统治国家 D、天皇任命“征夷大将军”,掌握国家大权
-
17、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个军事集团。这一集团形成的纽带是 ( )A、封赐土地 B、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C、中央集权 D、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
-
18、“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下列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 )A、日本在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是指明治维新 B、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学习 C、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 D、日本照搬照抄外来文化,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
19、7世纪,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
20、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对其“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进入封建社会 D、废除了贵族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