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 浙江省余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
-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统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检测试卷
-
1、世界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话题,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变化(%)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2)、材料一中1650-1850年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变化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
2、下面是某校 901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内容。该新闻反映了( )
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十余年间,装运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来自祖国各地的物产搭乘班列出口到欧洲;同时,来自欧洲的红酒、化妆品、食品等等,也搭乘中欧班列来到中国,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主题 B、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C、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D、当今世界是开放发展的世界 -
3、2024 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澳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谱写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新篇章。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②澳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继续坚持“澳人治澳”、完全自治方针
④澳门与祖国大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里吴家各自退让三尺地基而形成。桐城市人民法院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的精神内核,将六尺巷文化融入司法实践中,创设六尺巷调解法(如图)。这告诉我们( )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要公正司法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①②C.②④ B、①③D.③④ -
5、2024年,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90周年。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A、促进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B、成为了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C、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D、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
6、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 60周岁延迟到 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 50 周岁、55 周岁,分别延迟到55 周岁、58周岁。这一举措( )A、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 B、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C、表明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D、有力地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7、初中生小明寒假期间随父母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在村口的宣传栏中,小明看到了下列三幅图片。由此判断,本期宣传栏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发展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 B、促进简政放权,扩大公民权利 C、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D、坚持民主监督,促进社会进步
-
8、202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进博会上,一批“黑科技”产品带人们展开对未来生活的无穷想象:让人“健步如飞”的鞋子、能保温的智能工作服、可以飞行的“出租车”……。由此可以看出( )
①科技腾飞,创新局限于科技领域
②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③创新无止境,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④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2024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形成了40 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这有利于( )A、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B、助力乡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C、调控人口数量,解决人口问题 D、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0、“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竟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
-
1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
12、在中世纪,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主义思想流行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
13、19 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 1855 年的 11%提高至1902 年的近 74%。法国 5~14 岁儿童的入学率从 1850年的 52%提升至 1901年的86%。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保障女性政治权利 B、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C、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4、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两次行动的共同之处是( )A、摧毁了殖民体系 B、赢得了国家独立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获得了英美支持
-
15、由《马赛曲》部分歌词可知,法国大革命抗争的是( )
《马赛曲》(部分歌词)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的痛苦呻临,……公民!武装起来!公民!投入战斗!
A、种族歧视 B、殖民压迫 C、封建统治 D、奴隶制度 -
16、学者在评价一战时写道:“(一战后)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却是失望和怨恨”。作者认为一战结束后( )A、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B、巴黎和会未能维护世界和平 C、亚非拉地区民族运动高涨 D、欧洲列强纷纷采取绥靖政策
-
17、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
18、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殖民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
19、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了西欧生产经营方式逐渐资本主义化。
-
20、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