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 3、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作用。
  • 4、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二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
    (3)、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建设和呵护美丽繁荣的海洋家园、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撰写一则宣传单。

    (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号召有力,150字左右)

  • 6、浙江省代省长刘捷向省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向浙江人民交出了2024年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的浙江答卷(部分)

    经济篇

    浙江省生产总值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1%。巩国提升数字经济优势,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增重大科技成果110项,获国家科技奖30项。全省机场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4.2%、25%。货物贸易出口达3.9万亿元、增长9.5%。

    社会篇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覆益率达51.7%。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健全山区海岛县动态调登机制,优化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和技能创富机制,旅镇新增就业118.3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货住房25.1万套(间),实施域中村改透3.6万户。

    文化篇

    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质行动,吴越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8家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率先出台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黑神话:悟空》、越剧《新龙门客栈》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佛救论坛、第二届良渚论坛。

    (1)、根据“经济篇”,概括浙江2024年社会经济取得的成就。
    (2)、浙江答卷“社会篇”的做法是否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请说明理由。
    (3)、根据“文化篇”说明浙江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合理性。
  • 7、“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一、图二

    材料二《马赛曲》歌词(节选)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

    相关链接《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起义群众高唱此歌,与国外的反对势力殊死战斗,冲进国王的宫殿,让共和制度在法国生根发芽,被定为法国国歌。它也影响了《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的创作,成为一首世界性赞歌。

    (1)、扑克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图一梅花K中的人物是国王亚历山大。请列举其主要丰功伟绩。
    (2)、指出图二文明成果的传播过程,并说明其传播方式与图一的不同。
    (3)、《马赛曲》以悲壮与激昂的旋律催人奋进,是一首革命的赞歌。结合材料二及相关链接加以简要阐述。
  • 8、中南半岛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也是世界粮食主产区。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下图示意中南半岛主要粮食作物产区。据此完成问题。

    (1)、湄公河沿岸(    )

    ①平原广阔

    ②古城和寺庙众多

    ③稻作文化浓厚

    ④工业发达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甲地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地形崎岖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劳动力资源不足
  • 9、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该航线沿途港口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支点港口(提供货物中转、补给及船舶修理等)的建设。读竖版地图,完成问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15°E B、23.5°S,45°W C、23.5°S,15°E D、23.5°N,45°W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的最近的航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 10、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问题。

    (1)、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山地
    (2)、乙处形成聚落的主要原因是该处(    )
    A、交通便利 B、地势平坦开阔 C、水源充足 D、地形易守难攻
  • 11、推进伟大复兴,中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材料一:【自然之声】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材料二:【青春之声】在九年级法治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言交流,开展宣讲活动。

    小民说: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热议乡村振兴,共谋发展大计;

    小主说:我使用网络,在“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建议建立儿童定期视力检测制度,得到教育部积极响应;                              

    小全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居民选举产生自治组织“老友议事会”,对小区改造进行宣传发动、意见征集、改造方案确定及对小区进行长效管理等。

    材料三:【大国之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材料四:【世界之声】    

    面对俄乌冲突,中方明确立场,发表了4个观点,来帮助解决俄乌冲突:第一,加大斡旋调解力度,鼓励有关各方尽快重启谈判,争取早日实现停火止战;第二,坚持政治解决的基本原则……第三,维护欧洲安全秩序和国际法规范……

    俄乌冲突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刻意“拱火”的结果。长期以来,为维护自身霸权,给已经逐渐显示“脑死亡”迹象的北约续命,美国将俄罗斯当作“假想敌”,在明知北约东扩将触及俄安全利益红线的情况下,仍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造成北约与俄间“挑衅—反抗—再挑衅—再反抗”的恶性循环。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的哪一内容和奋斗目标的哪一方面?
    (2)、依据发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怎样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3)、习主席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怎样的全球治理观?举例说明我国是怎样践行这一治理理念的?
    (4)、俄乌冲突持续,对待俄乌问题,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的做法是否合理。
  • 12、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2025年春节,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非遗里的年趣

    春节历史悠久,包括了众多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年画制作、剪纸、灯彩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舞龙、秧歌、高跷、戏剧、曲艺等众多表演艺术:灯会、花会、写春联等民俗活动都在春节中得以呈现,老百姓在浓浓年趣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法治下的年味

    烟花是春节重要的传统。近年来,出于环保和安全的考量,我国各地陆续施行“柴燃、限燃烟花爆竹”的规定。日前,根据《杭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杭州各地已公布烟花爆竹禁放区域,让法治助推春节更有年味儿。

    变化中的年俗除了传统年俗,近些年也涌现了许多新年俗。AI 对联、创意年画、电子烟花、云拜年、集五福学让“土味”年俗因新元素的融入而更加精彩纷呈。年俗不断变迁,唯有在____中传承,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春节的庆祝活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从“延续文化血脉”的角度,分析春节申迪成功有何意义?
    (2)、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说说,除了公布禁燃区域,杭州还应如何做才能“让法治助推春节更安全、更有年味儿”?
    (3)、将材料中横线处补充完整,并结合材料,谈一谈它对春节文化的发展有何作用?
  • 13、探索未知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世界·发现】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王上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

    ——哥伦布日记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根据材料,指出哥伦布与莎士比亚分别“发现”了什么?请概括两种“发现”对世界产生的共同影响。

    (2)、【世界·变革】

    世界近代史在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三条线索的交织中持续推进。相关史事见下表。

    17-19世纪世界重大史事(节选自《世界历史》 )

    时 间

    事件

    时间

    事 件

    1689年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787年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10-1826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71年

    巴黎公社

    运用所学知识,任选表中3-4则史事 ,围绕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以“世界·变革”为主题 ,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14、2月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盛大举行,时隔29年,哈尔滨再次与亚冬会相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走近冰城】材料一:1996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亚冬会以来哈尔滨陆续多次成功举办世界级冬季赛事。

    图1  哈尔滨地形图                A              B

    根据图1,请你判断哈尔滨的气候图是。(选A/B)并谈谈哈尔滨能承办亚冬会的优势条件

    (2)、【香满冰城】材料二:丁香花作为哈尔滨的市花,种植历史已有上百年,对每个冰城人来说,五瓣丁香有着幸福美满之意,在本届冬奥会上丁香作为幸运元素也多次出现。

    亚冬会会徽:“超越”巧妙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哈尔滨市花丁香花、舞动的|飘带造型进行同构设计,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亚冬会火炬:“彭拜”作品整体造型采用了绽放的丁香花,将中国红、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结合,寓意着本届亚冬会将充满活力与激情,具有浩大雄伟影响力。

    丁香花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最好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生长期需要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丁香花具有独特芳香,硕大繁茂的花序,在观赏花木中享有享有盛名。

    根据材料,分析丁香花成为哈尔滨市花的原因。

    (3)、【冰雪经济】

    概念介绍:‌冰雪经济‌是指以冰雪运动为核心,涵盖装备制造、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哈尔滨的冰雪运动景区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0%,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赛和旅游。亚冬会提升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这次国际赛事,哈尔滨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冰雪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城市转型与升级的机会。请你根据材料说说亚冬会的举办是如何激活冰雪经济新引擎的。

  • 15、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也正加快推进。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行使权力必须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③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           
    ④全心全意只为民营企业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中,有关部门坚持开门纳言、汇集众智、广泛听取意见,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这一立法进程(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展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③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     
    ④有力地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整合与建构,显性与隐性,历史逻辑可以这样写。下图中▲处应填(      )

    A、美苏两极的对峙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欧盟实力的增强 D、亚非国家的联合
  • 17、历史上成功改革的共同特点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对比两场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改革一的主要内容

    O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O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O实行自由贸易;

    O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

    改革二的主要内容

    O整顿金融体系;

    O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

    O推行“以工代赈”;

    O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A、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B、都对稳定政权和恢复经济有巨大作用 C、都注重发展工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D、都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 18、某同学在阅读时整理了如下笔记。他阅读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C、封建时代的亚洲 D、欧洲从封建走向近代
  • 19、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      )
    A、5世纪的法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 20、下列说法与③中的省会城市相符的是(      )

    A、国际大巴扎是该城市团结、开放、繁荣的象征 B、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故有“日光城”之称 C、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D、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