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农业是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影响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三: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江南土地的开垦往往配合相应的水利设施。齐时在今江苏句容筑赤山塘,梁在豫州苍陵立堰,皆获效益。农作物品种增加。宋元嘉时政府对农业生产劝督课导,南朝境内作物品种的交流,以及江淮一带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材料一中图一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汉代耧车的用途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方民众大规模南迁开始于什么时候?分析南迁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

    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2、【经典永流传】我们要通过学习,做到鉴古知今,学史明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说说该思想家所属学派会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原因。
    (2)、根据上述二则材料,汉武帝采纳了哪一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对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 3、【还是家乡美】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都在这里居住、学习和工作,品味着家乡之美。

    材料一:

    材料二:天气预报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下图是金华12月13日的天气预报图。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我们的家乡——金华。
    (2)、假如小雨那天的降雨量为5毫米,请你根据右图制作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注:平均气温按一天内最高和最低的平均气温)
    (3)、生活早知道。从预报中获取的信息,提前对我们生活、学习和生产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4、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 5、《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是(   )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 6、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穿越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 7、下列作品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伤寒杂病论》──华佗 B、《兰亭集序》──钟繇 C、《齐民要术》──祖冲之 D、《洛神赋图》──顾恺之
  • 8、下列各地与人种、语言、宗教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东亚──黄色人种──佛教 B、中非──白色人种──基督教 C、南美──黑种人──基督教 D、北欧──黄色人种──伊斯兰教
  • 9、下列句子中,能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10、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

    A、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
  • 11、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 12、《中国字》歌词:“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13、小金同学阅读了一本描述古代某战役的连环画,了解到此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阅读的连环画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4、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书记录 D、专家口述
  • 15、图中周村与刘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1000米 B、0米 C、500米 D、1500米
  • 16、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脉——欧洲 B、黄土高原——亚洲 C、亚马孙平原——非洲 D、刚果盆地——亚洲
  • 17、2022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 18、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右图是“部分奥运场馆分布及指示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观众要去参观奥运场馆,需要参考的是(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北京交通图 D、北京地形图
    (2)、如果安装指示牌,图中的指示牌应位于图中的_______处。
    A、 B、 C、 D、
    (3)、如果要绘制上图这样具体的地图,让地理事物更详细呈现,选择的比例尺应该是(   )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 19、全球战“疫”,众志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精神力量助战疫】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多方努力阻疫情】2022年,义乌 8﹒2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义乌市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整合大量人力物力强化社会面管控和居民生活保障,组织几千名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利用大数据开展流调工作,阻断疫情传播链。社会各界亦万众一心,参与到这场全民战役中。经过18天的奋力拼搏,8月20日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面前无国界】在加强国内防控同时,中国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全球抗疫斗争。以视频会议等形式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交流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世卫组织捐款,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中国人民深知:疫情面前,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

    (1)、说说你对“伟大抗疫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的理解。
    (2)、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义乌抗疫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3)、据材料指出中国的各项举措体现了中国首创的哪一理念?请运用“与世界紧相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现?
  • 20、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近代惨遭外来侵略深重的地区,也是觉醒抗争先行的地区,还是当代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化从这里起步】

    【国际化从这里起航】

        上海浦东开发区始终坚持国际化理念。2001年加入WTO以后,浦东顺应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的趋势,引进并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共富梦从这里起飞】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从黄浦江畔

    到彩云之巅,长江将上海与云南紧紧连在一起,打响脱贫攻坚战。

        【相关链接】利用上海文化市场和运作的优势,帮助云南楚雄州深入挖掘彝乡文化资源,让彝乡文化走出大山,助力脱贫攻坚;积极鼓励两地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协作,引导村民入股,成立农村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利用互联网+教育帮扶新模式,实现上海名师远程资源共享,在资源开发、人才培训、产业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平台,帮助云南的农产品直销上海,鼓了云南人民的“钱袋子”,丰富了上海人民的“菜篮子”。

    (1)、根据图1分析上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条件。
    (2)、以上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3)、针对相关链接,概括说明上海对口扶贫云南的做法对打赢扶贫攻坚战有何借鉴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