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我国近代史与西欧有着不解之结,正是西欧叩开中国近代史大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轮廓图

    材料二:英国棉布生产产量(万码)

    材料三: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并且它的势力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使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给英国政府的报告

    (1)、在西欧轮廓图中,甲、乙、丙中哪一处是英国?并根据材料二简述英国在华倾销棉制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触发“爆炸性事态”的表现。
    (3)、为改变材料四中“奇怪的结局”,英国政府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简述这场战争名称、主要目的和影响。
  •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下三段文字摘自《洪仁环自述》(注:洪仁环是太平军的重要将领)

    (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

    (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三)“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材料三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洪仁环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促进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二中记载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件事,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名称。
    (2)、概述《洪仁玕自述》中“洋人助妖”的内涵,并根据材料三分析“洋人助妖”的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是如何体现太平天国的革命性的?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 3、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最可能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 4、太平天国的《太平礼制》规定:“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说明太平天国(   )
    A、制度建设卓有成效 B、领导集团腐败退化 C、最高领导自相残杀 D、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 5、“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A、《天津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 6、《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 8、某校九年级师生开展历史项目化学习,开设世界古代重要历史人物宣传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项目推备阶段——搜集人物肖像

    释迦牟尼                                 亚里士多德

    屋大维                  亚历山大大帝               苏格拉底

    任务二:项目启动阶段——撰写人物解说词

    (1)、 请将下列人物解说词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历史人物——释迦牟尼

    主要成就: 制度下,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公元 , 他创立 , 反对婆罗 门特权,提出  。公元 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任务三: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单

    请模仿展馆 1 ,将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进行归类放人展馆,并谈谈归类的理由。

    项目名称

    世界古代史重要历史人物宣传展

    驱动性问题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项目任务

    展馆 1 :屋大维、亚历山大

    理由:都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为帝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馆 2 :

    理由:

    (3)、任务四:项目总结阶段——分享思考成果

    通过以上项目化学习,请选择材料一中两位杰出人物的成就(除释迦牟尼) , 以“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为主题,写一篇 150字左右的项目化学习总结,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 9、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

    驱动性问题:古代世界文明探寻之旅

    项目展开

    子项目:理清时空交错下的早期文明

    1. 资料搜集:《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分布区域》

    子项目:搜集古代亚非欧文明发展的史料

    史料 1:

    图一 《汉谟拉比法典》

    图二 《十二铜表法》

    史料2:在雅典城邦,凌驾一切的是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多重职能,每年召开40次,大会由代表各地的 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主持次序是由抽签决定。 

    ——《世界上古史第 4 版》

    子项目三:搜集古代亚非欧文明交流的史料

    史:3: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帝国军队后,挥军东进,血腥镇压残余反抗势力,一直到达的印度河流域。他东征一路建了大约 70 多座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之上,他希望这些城市能萌发出 希腊文明的幼芽。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史:4:在安敦尼王朝期间,“远若中国,亦与之通商;入口以丝为大宗,盖其时蚕桑二事,尚未移至西方也,丝至罗马,价等黄金,然用之者众,故金银乃如水东流。”

    ——《世界史纲》

    文明代表

    文明产生时间

    主要文明成就(一例即可)

    ①____

    公元前 3500 年

    A:____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 3500 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③____

    公元前 23世纪

    阿拉伯数字

    ④中华文明

    公元前 2080 年

    甲骨文、青铜器

    ⑤古罗马文明

    公元前 1000 年

    《十二铜表法》

    ⑥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 2000 年

    B:    

    (1)、结合《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分布区域图》,完成表格,并写出其中①②③④和⑤⑥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文明。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史料1中《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并简述《十二铜表法》是如何见证法制进步的。根据史料2,指出该文明的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3)、依据史料3、史料4,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方式?
    (4)、项目总结是对驱动性问题的回答,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请你总结古代世界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 10、伯里克利在悼念雅典将士的葬礼演说中曾发表演讲“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可用以印证他观点的是 (   )
    A、 B、 C、 D、
  • 11、下图是古埃及、中国、拉丁美洲等地区的“ 日 ”字的古文图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世界前列 B、各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征 C、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D、文明发展既有多样性又有相似性
  • 12、与右图口号最相符的主题是  (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 B、近代中国的艰难探索 C、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3、韦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

    A、扶清灭洋 B、君主立宪 C、三民主义 D、救亡图存
  • 14、读下图信息,最符合图示内容主题的是我国古代  (   )

    A、农业生产的进步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扩大 D、科技文化的繁荣
  • 15、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因这两次会议都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 16、1953-1956 年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的完成,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17、战国时的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适应了国家统一和加强王权的需要。
  • 18、西方步入近代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其中思想、经济、政治、技术是重要因素。如图所示

    (1)、完成西方近代化的全景图。
    (2)、指出思想变革的两次运动的核心分别是什么?这两次运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虽然受到共同思想的影响,但三国革命的道路和结果既有共性,也各有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革命名称

     主要特点(一句话概括)

     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共同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实行君主立宪制,具有妥协性;

     《权利法案》

    B

    美国独立战争

                    A

     《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 

    规模最大、革命最彻底、人民群众作用突出,国内外斗争交织,过程曲折激烈。

     《人权宣言》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以“思想解放、技术革新、革命与近代化”为主题,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三个史实进行论述,字数150字左右。)
  • 19、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雅典通过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国家大事。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为雅典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7世纪中期,日本效仿中国制度进行改革,以下为改革主要内容:

    ◆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各置职官。
    ◆造户籍、记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步,广20步为段,10段为町。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材料三:8世纪前期,西欧某王国进行改革,改变无偿赏赐土地的做法,要求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种以土地为纽带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1)、材料一中“扩大公民权利”的关键改革者是谁?他的改革举措与梭伦、克里斯提尼相比,有什么新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古代史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中所涉及的政治上的改革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法治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典上部:石柱浮雕

    材料二:该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该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摘编自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了实施……也许再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四:19世纪初,一部法典在欧洲问世,它以法律形式确立民事权利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为许多国家立法提供借鉴,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法律基石。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及其地位。
    (2)、写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及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说明其制定的进步意义。
    (3)、指出材料三查士丁尼编纂的“集罗马法律之大成”的法律文件和材料四所涉及法律文献的关系并概括上述法律文献共同的阶级本质。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