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建设____、____、____的世界》。(   )
    A、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 B、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C、和平合作、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D、胸怀天下、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 2、2023年10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A、《爱国主义教育法》 B、《家庭保护法》 C、《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D、《安全法》
  • 3、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州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表)。这可以印证(   )
    表 《新学报》刊发的主要文章
    期号主要文章
    第1期《破除社会阶级》《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
    第2期《达自由的路》《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
    第3期《社会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
    A、洋务运动影响温州籍学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早期共产党组织在成立 D、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
  • 4、面对列强欺凌,无数中华儿女以浩然正气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抗争史。下列属于近代以后中华儿女反抗列强的史实有(   )

    ①戚继光奋战倭寇 
    ②郑成功鏖战荷军 
    ③邓世昌激战黄海 
    ④聂士成力战天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 6、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3%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一中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哪两个?并写出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叫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实现?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7、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太宗甚善其言。……(魏征)薨。……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摘编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

    材料四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材料一中魏征的回答。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
    (4)、列举唐朝历史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 除材料四中提到的生产工具的革新外,唐朝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他统治时期的著名的宰相。……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材料二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唐朝前期的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2)、在材料一、二中的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盛世(治世)局面,其中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皇帝(前期)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试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事例。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阶段特征
  • 9、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 10、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 11、宋徽宗在其名作《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写道:“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宋徽宗“北行”的原因是(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元灭南宋
  • 12、“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 13、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纷争和交融的时代,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 14、“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损害农民利益
  • 15、“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 16、下框所示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历史人物名片。这位历史人物创立了(     )

    女皇帝

    生活在唐朝

    唐高宗的皇后

    唐玄宗的祖母

    A、科举制度 B、殿试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禅让制度
  • 17、对于唐代时敦煌的繁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据此可知,唐代敦煌地区(   )
    A、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习俗已经完全汉化 D、经济发达闻名全国
  • 18、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 19、诗歌是承接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诗歌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交融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20、明清之际的唐甄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千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困,不可以为国矣。”这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隋朝(   )
    A、国富民穷 B、括户增税 C、残暴统治 D、大兴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