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观察下面示意图,Y 轴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2、下图是小滨同学关于近代中国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按签订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条约》 《② 条约》 《③ 条约》 《④ 条约》 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大大姑炮台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
3、《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4、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第六款 上渝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5、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沽”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
6、此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一条分界线,之前的侵华方式是“贸易十特权”,之后变为“投资+特权”。关于这次战争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7、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大于浮力时,就会下沉。对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外力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B、浮力 F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C、《南京条约》签订,大清完全沉没 D、重力G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割据
-
8、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9、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10、“金瓯在古代是疆土之意,历朝统治者都希望金瓯永固”,但在近代却出现了“金瓯已缺总须补”的情况。 《北京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又缺掉哪一块“金瓯”( )A、香港岛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台湾岛 D、钓鱼岛
-
11、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大臣宝鋆上奏:“二十二日夜间,遥见西北火光冲天,奴才等不胜惊骇,惟当时深夜,恐其乘势攻城,不敢开门往探。 至二十三日,惊闻二十二日酉刻夷匪闯入圆明园,奴才等闻信之下,曷胜愤恨。旋于二十五日夷匪由园退回,当即委派司员前往探听。随据禀称:园内殿座,焚烧数处……”材料反映的史实应出自( )A、《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纪实》 C、《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甲午中日战争》 D、《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
12、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单位:镑)(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列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
13、下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
14、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大总统誓词 ②武昌起义军胸章 ③《民报》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1)、材料 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2)、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材料二中这一纲领被孙中山阐发为什么革命指导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4)、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四中的“痛苦与失序” -
15、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和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
【斯文在兹·古代文明】
材料一:中央总馆展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图片
中央总管展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见证伟业·民族复兴】
材料二:某学校学生在参观杭州分馆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展后,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材料三: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王文凯《全球化视阀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展品所代表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2)、请补全材料二中的主题名称。(3)、从材料二中主题一和主题二各选择一个合适的史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
16、孙中山在1924年1月发表的《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
17、“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
18、下图反映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
19、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
20、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上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第1课 洋务运动
第2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戊戌变法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