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68年,日本确立“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1873年,聘请34名英国海军教官来日执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辉号”军舰访问欧洲。这些史实说明日本( )
    A、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临尖锐社会矛盾 C、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 2、1922 年,美国第16 任总统林肯的纪念堂落成,纪念堂自落成之日,就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圣地。这主要是因为林肯领导美国人民( )

    A、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制定了 1787 年宪法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 3、下图所示漫画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 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 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 )

    A、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 B、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 C、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 D、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
  • 4、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的知识结构图显示了南北战争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 )
    南北矛盾加剧→美国内战爆发→             →北方取得胜利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 5、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以及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存在矛盾 C、工业生产落后并缺乏竞争力 D、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英国束缚
  • 6、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遭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
    A、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 7、下列措施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是( )
    ※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派遗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  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上图①②③所示曲线中,选出代表美国的曲线并简要说明理由。
    (2)、图中代表中英两国的曲线有两次彼此超越的交汇,请说明英国能赶上中国并持续拉开差距的自身历史原因。
    (3)、图中五国国力的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启示?
  • 9、有人说,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圣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但是贝多芬认为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梵高的画作表达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表明两位艺术大师( )
    A、热爱生活、逆境中不懈追求 B、命运多舛、生不逢时D.青年才俊、命运眷顾  C、一生悲苦、屈从命运的安排
  • 10、近代的某一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神创论”“物种不变论”都变成迷信、落后和无知的代名词,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梵高
  • 11、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 12、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原因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 13、阅读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世界占绝对优势

    ②四国工业比重的变化都呈上升趋势

    ③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④图中反映的信息变化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 14、“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 15、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 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 3 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 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 16、下表数据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影响该组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英国某一时期煤铁产量变化表

    年份

    煤产量

    铁产量

    1770

    600万吨

    5万吨

    1800

    1 200 万吨

    13万吨

    1861

    5 700万吨

    380万吨

    ①流水线生产的推广 
    ②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③内燃机的普遍应用 
    ④冶铁技术的革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18世纪80年代后期,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纺织厂厂主把工厂从河边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这可能是因为(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铁路时代的到来 D、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 18、公元1000年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 到了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直接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9、美国学者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与这三次转变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革命 B、第二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是欧洲联盟成立 D、三次均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 20、某同学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进行了梳理,制作了如下表格。下列整理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理论指导

    C.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A、A B、B C、C D、D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