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读图可知,该著作研究的是( )
    第四部分 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抗英战争
    第五部分 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一)……
    第八部分 江宁(南京)条约的缔结与战后问题
                                       图 某历史著作目录(节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中国天气网推出组图解读。读图1,回答下题。

    (1)、观察图1,城市与所属省份搭配正确的是( )
    A、杭州——浙江 B、南京——山西 C、福州——陕西 D、南宁——青海
    (2)、图中所列数据是四地夏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以下对四地气温差异分析正确的是( )

    ①青岛和舟山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纬度因素

    ②杭州和舟山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势因素

    ③济南和杭州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降水因素

    ④青岛和济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老师组织同学们策划了“绵延不接的中华文明(从史前到南北朝)”云展览,请你积极参与。

    (1)、透过文物看历史。请选择一件展品进行讲解。
    (2)、文物布展讲类别。仿照答题纸上示例将上述展品归入不同的主题展厅并说明理由。
    (3)、云上办展促感悟。结合本次布展活动,请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主题撰写你的感悟。(要求: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言之成理,言简意赅。)
  • 4、钱币在方寸之间包涵乾坤,映照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演变。

    [异曲同工蕴统一]

    材料一:据考古发现,春秋时期已出现金属铸币,但流通不广。战国时期,青铜钱币大量出现,各国造就了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状各异、文字繁杂。秦半两钱始铸于公元前336年,泰统一中国后通行全国。

    一摘编自彭信成《中国货币史》

    【五铢改制固一统】

    材料二:文帝时期,允许私人自由铸币。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甲天下,并造成了经济混乱。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讨伐匈奴,征调频繁,又遇山东等地爆发罕见的旱涝灾害,国库枯竭。此后,汉武帝逐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京师统一铸造五铢钱发行全国。——编译自《史记·张汤传》五铢钱

     

    【宝通四方促交流】

    材料三:汉初,西域尚未出现金属货币。丝绸之路开通后,五铢钱大量流入西域及中亚各国,成为这条商贸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以五铢钱为媒介,中原地区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织品、漆器、瓷器、玉器、钢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输出到西域、中亚、西亚以及西方各国。
    ——摘编自翁东玲《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的境外流通及启示》
    龟兹二体钱
    (1)、根据材料一,仿照答题纸上示例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汉武帝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联系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钱币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综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 5、2022年10月19日,来自中国雅安的大熊猫“京京”和“四海”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出差”担任国际友好使者。读图6,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迎接大熊猫的到来,多哈大熊猫馆修建了覆盖着绿植的起伏山丘,由智能温控系统精准控制馆内气候环境,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参考雅安的气候模拟不同月份气温和降水变化。

    (1)、当前参与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的20个国家,分布于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多数国家位于五带中的
    (2)、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各选一项多哈熊猫馆的措施,分析其合理之处。

    方面

    措施

    合理之处

    地形

    气候

  • 6、图5是某同学翻阅的古籍目录节选。该古籍应是( )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
    卷一百一  匈奴列传
    ……
    图5 古籍目录(节选)

     

    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齐民要术》
  • 7、某班同学以“东晋时期的温州”为主题展开学习。回答下题。
    (1)、有同学发现:温州在东晋之初“荒凉寂寞,翳为草莽之区”,到南朝时期则“实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加速开发 B、武将掌权,军力强大 C、北魏改革,实力增强 D、全国统一,政治稳定
    (2)、同学们收集了右侧温州地区东晋时期的文物资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温州的( )

    A、对外交流 B、经济发展 C、宗教传播 D、政权更替
  • 8、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诸侯国实力被不断削弱。“主父偃之策”是指( )
    A、刺史制度 B、推行推恩令 C、罢黜百家 D、盐铁官营
  • 9、秦律规定所有官员由皇帝签字才能被正式任命,并强调为官为吏要对君主有畏惧之心。由此可知,秦朝( )
    A、实行郡县制度 B、削弱地方权力 C、强化皇权至上 D、加强思想控制
  • 10、图4为一张图名缺失的历史地图。根据图示内容判断,该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1、墨子认为,统治者频繁征伐,“实为天下之巨害”;而孟子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顺应自然 D、关注民生
  • 12、图3为宜侯夨(cè)簋,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将封土和人民赏赐给他。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3、小明前往颐和园踏青赏景。回答下题。

    (1)、小明计划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十七孔桥,他应选择的入口是( )
    A、北宫门 B、东宫门 C、新建宫门 D、南如意门
    (2)、图2照片最有可能的拍摄地点是( )
    A、南湖岛 B、东堤 C、长廊 D、谐趣园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5、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三: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一、二分别佐证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秦朝破解两大“难题”之法?
    (3)、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16、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各国共享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

    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连接亚洲和A(填大洲名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亚洲、A大洲和B(填大洲名称)紧密联系在一起。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①是海峡,穿过②运河,最终到达A大洲。

    (3)、 “一带一路”起于亚洲东部,该区域人口(填“稠密或稀疏”),其自然原因是
  • 17、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 18、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灵渠 B、云冈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长城
  • 19、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