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为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该地最可能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最高
气温(℃)
6.9
8.2
11.8
14.7
19
21.8
24.4
24.4
20.8
15.8
10.4
7.8
平均最低
气温(℃)
2.5
2.8
5.1
6.8
10.5
13.3
15.5
15.4
12.5
9.2
5.3
3.6
月均降
水量(mm)
54
44
49
53
65
55
63
43
55
60
52
59
A、巴黎 B、班加罗尔 C、莫斯科 D、开普敦 -
2、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开辟梯田,种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区放牧羊驼和骆马。这主要源于安第斯山区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种类复杂 C、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D、跨纬度范围广
-
3、下图为某区域北纬30°剖面图,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气候皆为热带沙漠气候 B、甲地地形平坦,适合发展机械化商品农业 C、丙地出产的石油只能通过乙地运往欧洲 D、乙地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沟通两大海域
-
4、农业生产受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较大,与某地(35°S,145°E)的农业生产相匹配的场景是( )A、
B、
C、
D、
-
5、以下对世界典型区域特色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泰国——烙刻着稻作文化的印记 B、澳大利亚——骑在马背上的国家 C、意大利————大山之子、冰川快车 D、以色列——垂直的生计、欧洲人的“大菜篮”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两组学习成果。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情境中看历史)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第二小组——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第一小组同学所说的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历史事件。①自我疗伤:
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
④思想疗法:
(2)、“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3)、第二组同学所说的C段“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史实进行阐述。(4)、综合两个小组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7、回首百年党史,坚定前行之路。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其中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1)、依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指出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相对应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中国革命曾多次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共凭借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请选择年代尺中的一项史实加以论证。(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认为中共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理由。 -
8、仓廪实,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首居全国,在农业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4项,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
多年来着力培育优质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实现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华丽转变,走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材料二:
(1)、根据图1描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2)、根据材料,分析河南省成为“中原粮仓”的自然条件。(3)、河南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山脉)—淮河为界。这条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界线乙大致位于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附近,确定界线乙的主导因素是(填字母)。
A.地形 B.季风 C.气候 D.植被
(3)、北方地区位于界线甲以东,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多于400毫米,农业生产类型以业(填“种植”或“畜牧”)为主;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类型以业(填“种植”或“畜牧”)为主。(4)、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 , 墙体高;在传统交通运输方面,北方地区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地区河流众多,以为主。 -
10、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国心》
-
11、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
12、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根本一致
-
13、“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4、二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5、如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16、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武昌—人民军队创建
②会宁—长征胜利完成
③嘉兴—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遵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表的①、②处填写最答案( )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洋务运动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① ② 陈独秀 A、①民主科学梦 ②新文化运动 B、①民主科学梦 ②五四运动 C、①民主富强梦 ②新文化运动 D、①民主富强梦 ②五四运动 -
18、“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9、“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20、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