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是甲辰龙年。班级开展“文化•榜样”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传承中华文化】

    【材料】

    央视新闻2023年12月02日电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官宣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1)、小宁同学想在学校广播站播报该则新闻,想在前面加播一则对联,请你帮助完成。(每空限填1字)

    卯兔 冬去,辰龙 春来。

    (2)、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发布后,有人质疑,认为使用这么生僻的字完全是脱离群众,春晚是“年夜饭”,要“接地气”。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100字左右)
  • 2、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

    《出师表》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吕氏春秋·慎人》选段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 , 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 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

    以咨之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公孙枝得而  
    ⑷缪公用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传鬻五羊之皮 B、先帝称曰能             故人主欲求士者 C、可计日待也             面山居(《愚公移山》) D、饭牛秦                 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翻译句子。

    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4)、请概括【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
  • 3、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选自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注释】①业障:障碍。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上下一

    成语推断法:雪皑皑

    饮三大白而别

    词典查阅法:①强迫。②勉强。③竭力。④强行。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②结合语境(填序号):

    不觉狂叫欲

    课内迁移法:天下独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甲】【乙】两文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名句,完成下面题目。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⑧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⑨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⑩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注释】①悌:指敬爱兄长。②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 殆:懈怠 B、疏食饮水 饭:吃 C、富而可也 求:求得 D、三军可帅也 夺:改变
    (2)、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谨而信

    A、学而不思则罔 B、博学而笃志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相委而去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要从中找两句作为鼓励自己学习的座右铭,可以找②④句。 B、第⑦句说“弟子入则孝”,第⑧句说的也是对父母尽孝的做法。 C、①③⑨三句都和修身有关,都强调了如何看待富贵这个问题。 D、第⑩句说的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过错,及时改正错误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5、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1)、罗刹女为什么一听到“孙悟空”三个字就怒上心头?
    (2)、罗刹女不愿借扇给孙悟空,于是引发了一场恶斗,她是怎样退敌的?孙悟空又是用什么办法来应对罗刹女的?
  • 6、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便利店的心理学

    ①1927年,美国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更名为“7-Eleven”,意思是该店的营业时间由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1点。1974年,伊藤洋华堂将其引入日本,并将营业时间变为24小时全天候。此后,这种“24小时便利店”风靡全球。

    ②这种全天候营业的商店会比普通超市多出一些额外开支,如服务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工资、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等,导致其实际盈利率往往低于普通超市。那么,为什么这类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③这就涉及:心理学中的“路径依赖法则”。

    ④“路径依赖法则”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条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并很容易让人走不出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

    ⑤“24小时便利店”的这种做法,便是对“路径依赖法则”的一种有效利用。

    ⑥顾客在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去自己最熟悉的商店,而且一旦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就很少变更。普通商店都在晚上10点关门,次日早晨8点开门,这时候,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改成24小时,那么,它成为那些在晚上10点至早上6点购物的顾客的唯一选择。而多次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便利店购物之后,顾客就会习惯这家店的陈列方式,习惯前往这家店的交通路线。最重要的是,习惯将这家店和“便利”联系在一起。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购物的路径,那么即使是在白天,他也会慢慢地习惯来这家店购物,这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慢慢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就会转亏为盈。

    ⑦人们开始把它广泛用于阐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性决策,大到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制度演进,小到个人的消费决策,无不受“路径依赖法则”的影响。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又将决定未来的选择。

    ⑧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份工作。因为从事一份职业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路径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因此,更换路径(更换职业规划)的成本也就越大。

    ⑨有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失败的选择,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在职场上其实非常普遍。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时,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⑩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职业规划专家都会建议,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只有这样,“路径依赖法则”所带来的自我强化才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⑪但是万一发现入错行,更要认识到“路径依赖法则”的强大力量。抛弃固有路径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更要深思熟虑,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坚定地转换路径。在新的职业规划路径上勇敢地走下去,这是重新回到成功轨道上的唯一方法。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遵循了“路径依赖法则”。 B、“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这导致人类社会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C、“路径依赖法则”会影响国家、民族、个人的选择性决策,当前选择会决定未来选择。 D、一旦发现入错行,就要坚定地转换路径并勇敢地走下去,才能重新回到成功轨道上。
    (2)、下列生活情形中,不符合“路径依赖法则”影响的一项是(   )
    A、小华买东西第一次得到赠品时非常惊喜,喜欢这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他每次买东西都习惯要赠品,甚至会为了要赠品费上一番唇舌。 B、小聪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待了五年,不喜欢却习惯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习惯了周围的同事和公司的环境,不想跳槽去挑战新的工作。 C、小明上小学时天天迟到,上初中后决心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他买了闹钟,天天六点半起床,虽然早起非常痛苦,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 D、小敏从小在家养成了先喝汤、后吃饭的饮食习惯,离家后,不管在学校食堂吃饭还是在外用餐,她都一定要先打一碗汤,喝完再吃饭。
  • 7、 现代文阅读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的“红”富有动感,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非常生动;三个“起来了”,读起来有一种连贯的气势。 B、第③至⑦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共五幅春天的图景。 C、第⑤自然段文字从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四个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D、第⑥自然段“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直接描写出春雨的滋润,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本文关键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中的“酝酿”一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变幻多姿的特点。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妙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细密迷蒙的情状。 D、“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写春风;“织”字是紧承上句“像花针”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3)、下列对本文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本体,春天是喻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 C、本文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其中“情”可以细分为欣喜之情、热爱之情、向往之情。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是一个倒装句,“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现在置于其后,显出错落,颇有趣味,也凸显出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 8、名篇名句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6)、饱经苦难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来抒发自己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 9、以下关于《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中认为《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被尊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记录从夏朝开始,记录夏商周三个朝代。 B、《经典常谈》里提到,《诗经》在古代可以入乐,且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写了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 D、筑路情节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彩片段,恶劣的劳动环境、物资匮乏等困难凸显了保尔和战友们的坚韧。
  • 10、小科邀你一起阅读图书馆展板上的语段一,完成题目。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劝学吕蒙,造就“非复吴下阿蒙”的美谈;鞠躬尽 cuì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至死不 , 成就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累累shuò____果;充满爱国热情的革命家闻一多气冲牛地说和做,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些杰出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鼓舞我们坚持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1)、给语段第一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鞠躬尽 cuì    至死不    shuò果    气冲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雁迁徙,穿过一片静谧的山lù。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每一片树叶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我翘(A.qiáo   B.qiào)首以盼,希望能解开大自然的未解之mí

  • 11、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②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2、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②这部纪录片,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③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使我了解到中国美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④片子中的美食,和承载着家人的爱与记忆。⑤看到它们,使我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2)、第③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3)、第④句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⑤句成分赘余,应改为: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父亲的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权吕蒙曰

    ②即刮目相待

    ③肃意尚

    说肃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又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品质?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这里指汉文帝的宫廷。

    • 逐臣:被贬谪在外的大臣,这里指贾谊 。汉文帝曾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把他召回长安。

    • 虚前席:指汉文帝听贾谊讲说时,不觉移膝靠近对方。古人席地而坐,这里表现出汉文帝貌似很专注倾听。

    • 问鬼神:指汉文帝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 1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寻“孝”之道】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孝”的理解。
    材料一: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

    (2)、【活动二:践“孝”之行】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17、名著
    (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B、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五匹骆驼,“骆驼祥子”的外号是祥子卖了骆驼之后才得来的。 C、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D、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
    (2)、填空题:《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 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
    (3)、简答题:请简述祥子“三起三落”中“三落”的经历,并分析其对祥子性格产生的影响。
  • 18、默写。
    (1)、 ,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另个成语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5)、(作者)《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是我国当代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等。 C、《木兰诗》的作者郭茂倩,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 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 2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 , 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D、他做事非常认真,总是吹毛求疵 , 一丝一毫都不放过。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