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水①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②北出芬山黄谷,南迳丹水县,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③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④更为殊观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漾水丹水》)
【注】①水:指丹水,长江水系支流汉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江。②黄水:古河流名。③赪(chēng):红色。④岫:峰峦。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其类也”的“斯”与“斯是陋室”的“斯”,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确指,即数词,三。 D、“有时朝发白帝”是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
【文言知识资料卡】
悉:①详尽,详细;②了解,熟悉;③全,都。若: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假如,如果。
(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
(4)、下面是【甲】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甲】【乙】两文中所写到的山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作答。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首只有八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曹操,他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D、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
-
3、埃德加·斯诺在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
4、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的内容和下面的图片提示,依次在后面的括号中补充完整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
-
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整合阅读所得,语文课代表做了一份“领袖形象”专题梳理表,请根据表格中典型事例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应的人物及个性特点( )
人物姓名
典型事例
个性特点
(1)①______
他青少年时期不愿意按照父亲的安排生活,从家里逃出来到新学堂读书。
③______
(2)②______
他把胳臂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平易近人
(3)朱德
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喜欢读书,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④______
A、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 B、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 C、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 D、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 -
6、下面是小文撰写的新闻稿件,请你帮她完善各题。
2024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祖国的75周年华诞。回首过往,75年的历史犹如一幅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让多少翘首以盼的华夏儿女欢欣鼓舞;2012年,浩瀚的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惊天一着 , 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2017年,国行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zhèn(振 震)聋发聩,让一切罪恶灵魂无处遁形……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iào zháo juān 震 B、qiáo zhuó juàn 震 C、qiáo zhuó juān 振 D、qiào zhāo juàn 振(2)、文中①②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应该是(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3)、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7、作文。
成长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书香的熏陶;也会有鲜花的芬芳,泪水的苦痛,选择的迷惘……总有一些人和事精彩着你的生活。
请以“成长,因 而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
8、【语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语段二】
我所收得的最初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语段三】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1)、以上语段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语段一和语段三中所提到的两本书分别是(1)和(2)。(2)、语段二中,作者在读完那本书后,“发生反感”的故事有哪些?请举出两例。(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B、鲁迅对寿镜吾和藤野先生两位老师都有较高的评价,前者严谨认真、公正平等、毫无民族偏见;后者质朴、博学、方正。 C、“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呢?”这是《范爱农》中范爱农说的话。 D、《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但是父亲让“我”背书,让“我”感到痛苦,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9、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 , 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 , 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2)、翻译下面的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从甲乙两文分析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B、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D、第四句描写战场,表现诗人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2)、诗人借“故园菊”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祖父·后园·我
萧红
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②祖父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③一到后园里,我就奔了出去。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④休息好了又是跑。
⑤樱桃树,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老远地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⑥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功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⑦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⑧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⑨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⑩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⑪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地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⑫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⑬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⑭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⑮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⑯“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⑰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⑱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⑲……
⑳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有删改)
【链接材料】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本文主要写了“我”在祖父的后花园自由自在生活的经历,充满童真。 B、“我”的祖父很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我”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 D、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我”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自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我”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2)、后园是“我”的乐园,请帮“我”将快乐的往事补充上。欢快地奔跑→(1)→树上找樱桃→(2)→给祖父帽子插花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祖父在“我”心中的形象。(5)、本文和《散步》的温馨亲情都藏在淡淡的字里行间,结合链接材料,分析两篇文章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12、请阅读以下非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课》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国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年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这个题目告诉人们:“刷脸”技术的来临,可能会带来较多的风险,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B、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C、第②段通过汤姆•克鲁斯的事例,是为了具体表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人皮面具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D、文末加点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
13、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句,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主题
诗文内容
情感/哲理
念友
(1) ,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寄情,以“月”寄托对友人的关怀。
(3) , (4)。(李白《峨眉山月歌》)
夜间乘船离乡,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立志
(5) ,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做人首先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
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6)。”(《〈论语〉十二章》)
读书时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为人
吾日三省吾身:(7)?(8)?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替人谋划,要竭尽心力;与人结交,要诚实守信。
-
14、为探讨“交友之道”,七年级一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活动】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主题,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2)、【仿写句子】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成,构成排比句。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 ;友情是一束明媚的阳光,温暖我们孤独的灵魂。
(3)、【探究材料】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材料一】
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上堵车非常严重,当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B、小区门口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C、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更有价值,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D、见到偶像,小华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上游!”
-
1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炽热的情感。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同学们,初中三年是人生当中的重要阶段,七年级更是初中的第一个台阶。②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③走进静mì 的校园,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敬畏之心自然油然而生。④我们要铭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刻提醒自己:从今天起,我们要褪去zhì 气,走向成熟;从今天起,我们要心有着落,zhù 蓄力量;从今天起,我们要抖sǒu 精神,酝酿芬芳。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宽敞(chǎn) 谆谆教诲(zūn) 着落(zhuó) 酝酿(liàng) B、宽敞(chang) 谆谆教诲(zhūn) 着落(zhuó) 酝酿(niàng) C、宽敞(chǎn) 谆谆教诲(zhūn) 着落(zháo) 酝酿(liàng) D、宽敞(chang) 谆谆教诲(zūn) 着落(zháo) 酝酿(niàng)(2)、请在语段中四个横线处分别填写上正确的汉字。静mì zhì气 zhù蓄 抖sǒu
(3)、语段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能够让我们变好的事,总是没有那么舒服,也没有那么容易坚持。但越是难以做到的事,越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也越能够锻炼一个人。
真正的自律,并不是准备了多么详细的计划、有了多么齐全的运动装备、买了多少本新书……自律是从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下。
结合个人经历,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认真对待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战争时期的大学尤为可贵,有这么一所大学,它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它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成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它有一个班的学员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的作战经验。学员们保持闲时看书的习惯。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他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流传他有不死之身,因为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他死亡,还详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看每个人的生活地位了,但是不论对谁来说,这是这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半百,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一生的经历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一中大学的名字是________,这所大学有着怎样的特点?(2)、材料二介绍“他”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介绍一下他的品质。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②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把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呢呢”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③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④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⑤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猪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磕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1)、选文围绕“哑巴”主要写了五件事,根据文意填写下面空格。(1)友好的老哑巴尝试用各种动作进行表示,支持并挽留我们躲猫猫。
(2)。
(3)。
(4)温柔的老哑巴在上山挖达香花时,因睡觉被分配充当帘子抗议无效而半夜哭泣。
(5)。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
(3)、第④⑤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二处在文章中的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及你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老哑巴为什么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