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他拒绝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国,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刷新世界纪录……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万步炎。30余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懈钻研,慷慨淋漓地攻关,为铸造“海牛”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 最终将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A、当之无愧 B、慷慨淋漓 C、兀兀穷年 D、沥尽心血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名。 B、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C、闻一多先生潜心贯注,心汇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承肩低眉,敬重有加。
  • 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杀(mǒ)                 红(yān)   狂(lán)          可歌可(qì) B、补(jiào)               澎(bài)     美(rǎn)公       目不园(kuī) C、序(zhì)                 胆(qiè)   (háo)鸣            而不舍(qiè) D、(kǎi)                 基(diàn)   (gèn)古          为人知(xiǎn)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部落”:或许是一本反复摩挲的旧书,或许是一部与挚友共读的经典,又或许是教室角落传阅的泛黄手抄报……那些与文字相伴的瞬间,如星光点点,照亮了年少时懵懂的心。

    请以“文学部落的星光”为题目,以你与文学相遇的故事为底色,写下它如何塑造了你的思想、情感或志趣。

    要求:①把题目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抄袭,不套作;③不能出现人名、校名等真实的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

    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高气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齐山》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 , 而朐山、琅琊、芝罘 , 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

    (节选自明·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①即墨:地名,今山东省即墨市。②朐(qú)山、琅琊、芝罘(fú):山名,皆在山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怀乡       破山河在(《春望》) B、异二者之为       王命急宣(《三峡》) C、不敢久       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D、秦皇之游览也       策之不其道(《马说》)
    (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将自然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展开政治议论。 B、甲文语言锤炼,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吞”二字,表现了洞庭湖气象万千变化。 C、乙文用“顷刻变幻”白描云气无常,突显劳山神秘;又以“缘崖攀萝”来强调其险峻难攀。 D、甲文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乙文引用《齐记》佐证地理特征,两文逻辑严谨。
    (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

    (4)、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请结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一句子,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
    (5)、甲乙两文均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出使地点和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作者形单影只,内心孤寂。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苍茫奇美的塞外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着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达观的心态。
    (2)、诗歌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说说你的理解。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标题:______________

    周芳

    ①把蒋爷和信仰联系在一起,我实在忍不住笑。可村里的两个大学生,提起蒋爷,总说他是个有信仰的人。

    ②蒋爷外号“犟爷”,一条道走到黑。犟爷有些勾腰驼背,一生不讲究吃穿,老伴儿去世后,他越发邋里邋遢。犟爷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他的三个儿子,决定带老爷子出去旅旅游,直奔黄山。

    ③虽然腿脚有力,但要登上黄山的莲花峰还得要一些体力。儿子看犟爷累得说不出话,便唤来一副滑杆,让老爷子坐上,正好享享福。哪知,人家一落杆,犟爷一下子脸涨得通红,坚决不坐。儿子拉扯着老爷子,“不用您给钱”。犟爷看着比儿子还大的轿夫,抬腿就走,嘟囔道:“再怎么说也轮不到别人服侍我。”颦爷指着过去的几副滑杆,坐在上面的人摇头晃脑,颤颤悠悠,气得直拍腿。“人靠山,山养人,都是惯的”。回村,有人问黄山如何,犟爷手一背,嘴一撇,“山是直的,腰是弯的。”

    ④犟爷住的这个山,其实是个山包子,但绵延较广,少有平地。小山挂条小河,那条河,说大不大,说小也有丈余宽。山有水,本是平添灵气,但那条小河却成了村民出山的拦路河,河上搭的几块木板早已腐朽。一年,一个踩空的孩子被水卷走了。

    ⑤这一天早上,犟爷背手,勾腰昂首,来到村长家,“啥时建桥?”村长正站在门口刷牙,一昂脖,差点呛到鼻孔。村长嘴角挂着白沫,挤出笑脸,“犟爷,还得等等,一个小村子,桩桩件件要花钱,今年还要规划生态茶园,哪顾得上桥。”犟爷一听,背着手掉头就走。

    ⑥那几日,犟爷在村外一圈圈转悠,专往荒凉处看,时不时在乱石堆上踢两脚。没几天,村里几个老头手拿抬棍、麻绳,对着一些石块指指点点,一块块往小河方向抬。“犟爷要带人架桥。”消息刮遍村子。村长小跑着赶往河边,犟爷几个人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接过岸上递来的石头,往河道中填。

    ⑦“犟爷,这河是活水,你这一拦,想建坝啊。”

    ⑧“我还没糊涂,我们只在河道中间垒个桥墩,墩上铺桥,不影响水流。”村长自讨没趣,转身就走,让他们折腾去,省得天天追屁股喊建桥。

    ⑨原本只有几个老头忙活,陆续地有更多人加入,河道中垒起一个墩子,石墩与岸齐平。到哪里找桥面呢?大家把目光瞅向犟爷。“收工!犟爷手握麻绳背着手,迈着脚步,绳子一下一下地拍打着屁股

    ⑩还是那几个老头,犟爷打先,天一亮就来到村长家,比划起大门,“动手!”犟爷巴掌一挥,几个老头要拆门板,睡梦中的村长惊得跌下床来。“犟爷,这是干什么!”村长赤着双脚跑出房,胸口起伏,隔夜的酒气一口一口地喷着。“你好歹也是村长,桥墩大家伙垒起来了,你就捐两块门板吧,一边一块,担在墩上,正好辅个桥面。”“犟爷啊,桥面村委会来想办法,我保证一天内就办到。”犟爷停下手,回头招呼那几个人,“村长吐口唾沫就是钉子,我们信他一回。”几个老头离开,村长瘫在了门槛上。

    ⑪犟爷朝村外走去,背着手,勾着腰,踱到河边,坐在一棵树下出神。河里的水流不大,慢慢悠悠地淌到“长”出的石墩前,犹豫了一下,分成两股,再合而为一,慢慢悠悠地往山外淌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村长带着几个人上了那座残桥,桥板颤颤悠悠,桥上的人展开双臂,也在桥上颤颤悠悠,小心迈到河对岸。犟爷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朝家走去。

    ⑫一过晌午,几个老头就耐不住性子,纷纷跑到犟爷家,东一嘴西一舌。“不早了,到河边看看去。”犟爷挺了挺并不太直的腰板,昂首领先。太阳落到山的那一边,余晖染得河水红红亮亮,水泥板平平整整地担在河中的墩子上。

    ⑬村里的人还叫“犟爷”,但是,村里的两个大学生,却是亲切地喊着“蒋爷”。一个“蒋”字,咬得字正腔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文章写了蒋爷哪些“犟”事?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1)蒋爷外号“犟爷”,一条道走到黑。

    (2)

    (3)

    (4)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犟爷手握麻绳背着手,迈着脚步,绳子一下一下地拍打着屁股。(从描写角度)

    (3)、小说中多处描写到山、河等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下面两个标题哪一个更适合本文?请你选择其一说说你的理解。

    (1)犟爷       (2)蒋爷的信仰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用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

    最早的对联是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贴春联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

    如何撰写对联呢?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传达春节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选自金虎《漫话对联》,有删改)

    【材料三】

    作为传统文化样式,对句不仅见诸诗词歌赋及章回小说的回目,而且呈现于亭台楼阁,不论是大雅之堂,还是寻常巷陌,到处都能瞥见它们成双入对的身影。过去的铺面都会挂带有自己营业特点的楹联:(甲)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乙)如“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丙)如“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连(丁)也有妙联,如“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对联喜庆,百姓乐见,适于多种场合。老宅东厢房梁柱上,曾贴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楹联。从横批“上梁大吉”可以看出,那是建造厢房时请人拟写的。节庆期间的门楣或厅堂上,对联就更为常见了。即便我们进庙宇观瞻,迎面而来的门柱上,也多半会有楹联

    (选自王兆贵《话说对联》,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岳阳楼上的对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胜迹联。 B、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大量引用各种类型的对联,使语言生动灵活。 C、材料三中的(甲)(乙)(丙)(丁)处填入的内容分别为:商号、酒馆、药店、理发店。 D、材料三画横线句子中的“多半”一词是说迎面而来的门柱上大部分会有楹联,不能删掉。
    (2)、春节快到了,你准备在家门口贴一副对联:“玉树临风喜满门”“金蛇狂舞春添彩”。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填写出上下联,并区分左右再张贴。请说明区分的理由。

    上联:

    下联:

    理由:

    (3)、雅韵对联传千古,墨香楹联映华章。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对联哪些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 9、班级开展“儒林之旅”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体验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小语对《儒林外史》的情节和人物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归类。请你完成表格。

    回目

    情节

    人物

    归类

    第1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真儒名贤

    第2—54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周进、范进、严监生、匡超人……

    第55—56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③弹一曲(知音典故)……

    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市井奇人

    (2)、根据以上表格内容,小语发现《儒林外史》主要描绘儒林群像,却以四位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请你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 10、【诗刊寄语】这是小语做的诗刊卷首寄语,请你和他合作完成。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和文学常识。

    中国古典诗文是士大夫精神的栖所,隔着时空,遥相守望。“① , ②”(陶渊明《饮酒》)勾勒出隐逸者无意得之、与自然妙合的心境;与“③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的陋室清趣遥相呼应,展露古代文人的超然志趣;“④(人名)《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 , ⑥”的仁者之思,共同浇铸了士大夫的家国脊梁。

  • 11、【诗文创刊】“文学部落”组建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阅读了许多古典诗文,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班级准备创立自己的诗刊。
    (1)、请给班级诗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仿照示例简述其寓意。

    示例:刊名:《火花》

    刊名寓意:寓意同学们从读书活动开始,会以星星之火点燃大家热爱文学的燎原大火。

    刊名


    刊名寓意


    (2)、【新旧碰撞】在学习创作诗歌过程中,班主任呼吁同学们要独立创作,勤动笔多练习,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小语却认为,科技发展时代,何必麻烦,用AI工具代写岂不更容易。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12、【戏剧舞台】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活动开幕词部分内容,请你一起修改完善。

    大年初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播出,绽放蛇年新春精彩。

    (一)守正传承

    春节戏曲晚会以“守正”续写生生不息的戏曲华章,显戏曲积淀的深厚底蕴与不朽魅力。为了呈现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精神,春节戏曲晚会在传承情景表演中力邀名家携新秀同台献艺,原汁原味地为戏迷票友唱响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其中,77岁京剧名家陈少云和赵葆秀,带领弟子演yì(     )了家喻户晓的名段,铿锵有力、高潮不断的表演引得观众________。在乙巳蛇年来临之际,戏曲《白蛇传》特别集结了京剧、粤剧、川剧、婺剧四个剧种,展现了不同剧种的声腔艺术和技艺看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蛇年”戏曲的特别呈现。

    (二)科技创新

    ①科技为戏曲表演注入神奇力量,裸眼3D开启奇幻之境。②虚拟现实打造如梦似幻的舞台,演员们仿若穿越千年的仙人,在岁月长河中翩然起舞。③通过“戏在天地间”的舞台概念,让戏韵在流转间走进观众内心。④一招一式,皆流淌着悠悠古韵。⑤戏曲的全新篇章,满溢着醇厚韵味;文化的独特魅力,绽放出耀眼华光。

    (1)、请为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显       (2)演yì

    (2)、请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家喻户晓       (2)流转

    (3)、填入文段(一)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目共睹 B、拍案而起 C、拍手称快 D、叹为观止
    (4)、文段(二)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图1是主题标识。小语查阅资料了解了标识的内涵,整理出以下信息。请结合下面标识和信息,为乙巳年春晚的主题标识写一段介绍语,由形到神说明其设计的精妙之处。

    【链接信息】

    ①《说文解字》中,“巳”是“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②“巳”在文言文中还有“胎儿”“后嗣”等解释。

    ③“巳”与古代器物“如意”的形状相似。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今年开年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它之所以大受好评,不仅因为精彩的剧情和视觉效果,也因为它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其中有这样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哪吒:我也该出发了!

    殷夫人:走之前,能不能给娘一个大大的拥抱?哪吒:哎呀,都看着呐!

    殷夫人:等一等!这都是娘亲手做的好吃的,你和师父带路上吃。哪吒:知道了知道了,走啦!

    殷夫人:你肉身还欠火候,千万别乱用蛮力。

    哪吒:知道啦!

    殷夫人:你脾气大,在外遇事要冷静。爹娘不在身边,要学会照顾自己。

    太乙真人:你这家伙,就抱一下你娘又怎么了嘛?

    哪吒:不觉得肉麻吗?又不是见不到了。快走快走!

    面对父母的关心,有人善于回应,有人羞于回应,有人不屑回应。对于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经历或思考?你对母爱有什么感受?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1)、文段作者是(国别)的(人名)。
    (2)、结合原著谈谈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15、春光无限好,恰是读书时。八(1)班召开“我爱读名著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会后,天天同学绘制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思维导图。请将天天绘制的思维导图中人物关系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D       E

  • 1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确实是) B、村中有此人(听说) C、使子路问之(派) D、之哭也(你)
    (2)、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苛政猛于虎也。

    (3)、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桃花源中的人因何而“皆叹惋”?

    (2)【甲】文中的桃花源中的人和【乙】文中的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表达的是一种率直、淳朴、诚挚、健康的美好情感。 B、诗中“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的热恋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D、诗歌中运用了双声叠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2)、诗歌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 18、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这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活动。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从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中不难看出,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因此每年清明到来的交节时间各不相同。如2022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3时20分,是凌晨;2023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9时13分,是上午;2024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4日15时02分,是下午。

    (摘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摘选自光明网)

    【材料三】各地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热闹的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北京、江苏、安徽等地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摘选自《新民晚报》)

    (1)、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记载了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 B、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前后交节。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 C、清明假期一些景区有的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的传统,也有的组织了各种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D、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人们选择的主流主题。
    (2)、请根据材料二,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两个结论。
    (3)、有同学认为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了解学习,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近来,清明祭扫烧纸钱和纸扎用品的问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应该取缔,也有人认为应该保留,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19、经典诗文抒真情,传统美德润人心。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贺敬之《回延安》

    (2)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4) , 悠悠我心。《子衿》

    (5)蒹葭萋萋,。《蒹葭》

  • 20、应对,就是如何在对话中灵活巧妙地维护尊严、消除矛盾、化解尴尬或活跃气氛等的口头表达。下列应对不属于灵活巧妙的一项是(     )
    A、一位贵族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B、主持人介绍北大新校长周其凤时一时口误,念成前任校长许智宏,周其凤走上讲台说:“马有乱蹄,人有失口。很正常!当年我刚到吉大任校长时,就总是开口说自己是北大的,自己还没意识到。” C、英国议会开会时,一位议员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D、一位魔术爱好表演者表演了一个钞票魔术,没有得到评委的认可,情急之下他将矛头对准了刘谦,当场破解了刘谦表演过的一个魔术。刘谦大怒:“如果一个魔术师在舞台上揭秘魔术,那他就不配站在舞台上!”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