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暮色苍茫,元江奔腾,14头亚洲象缓缓地从老213国道元江桥上走过,当无人机监测到亚洲象群成功回到栖息地时,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欢呼。
2020年3月开始,这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在成年雌性“族长”的带领下,其中包括在迁移途中分娩产下的“新生儿”,研究人员还拍摄到它们吃奶的珍贵画面。象群一路上集体活动,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
幼象们在迁移途中学会了很多生存技能。它们会在成年象的带领下到水塘里洗身。洗身时,水分被储藏在皮肤的褶皱中。由于亚洲象没有汗腺,褶皱中的水分在缓慢蒸发过程中会不断带走热量。幼象也会跟着成年象寻找甘蔗、野芭蕉、粽叶芦等植物当食物,还会跟随成年象找到矿物质丰富的硝塘补充盐分。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3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数量由150头增至300头左右。此次迁移的原因较为复杂,研究人员有不同的猜测:一是亚洲象保护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高大乔木—灌丛—草地”的林况变得单一化,森林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二是象群族长年轻、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三是太阳风暴诱发的地磁暴激活了亚洲象的迁移本能。
此次象群绕行1300公里左右,最终顺利返回传统栖息地。象群的平安回归,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育方面的能力和决心。“象”往之路,是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度探索之路。
(1)、用无人机跟踪监测象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法。(2)、亚洲象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答出一点即可),说明亚洲象具有社会行为。(3)、亚洲象没有汗腺,褶皱中储存的水分缓慢蒸发过程中不断带走热量,有利于其维持体温的。(4)、幼象在迁移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的行为。以下行为中,有利于幼象适应生活环境的行为有。a.泥塘洗澡 b.寻找甘蔗 c.寻找硝塘补充盐分
(5)、结合文中列举的对象群迁移原因的猜测,提出保护亚洲象的合理建议:。 -
2、“引体向上”是初中男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不仅能锻炼发展上肢力量,还能纠正体态,塑造身型。([ ]内填写序号)。(1)、引体向上要依赖运动系统完成,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关节和肌肉组成。(2)、引体向上可以同时锻炼肱二头肌、背阔肌等多块肌肉。图2,当[①]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肱骨绕[③]活动,产生屈肘动作。(3)、图3,锻炼前热身不充分,关节囊分泌到关节腔中的滑液少,关节灵活性下降,也可能引起[⑧]的损伤。(4)、引体向上需要在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还依赖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以满足肌肉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
3、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种类都位于世界前列。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和B两种生物的共同主要特征是 , A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助于它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2)、F是家兔,它的牙齿分化为。(3)、G是一种农业害虫,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蜕皮,这里的“皮”起到的作用是。(至少答一条)(4)、观察D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5)、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4、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这种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形成芽孢 C、出芽生殖 D、分裂生殖
-
5、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通过对化脓性链球菌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下列关于化脓性链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适当的抗生素抑制化脓性链球菌的繁殖 B、化脓性链球菌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的场所 C、化脓性链球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D、多数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
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模拟巴斯德实验,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A、空气 B、空气中的细菌 C、玻璃管的形状 D、放置时间的长短
-
7、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潮湿的粮食堆容易发霉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一定需要水、氧气、适宜的温度 C、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是有区别的 D、高温灭菌后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
8、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量蝗虫成群结队的啃食农作物,说明其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 B、“蚯蚓走迷宫”说明较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行为,但低等动物的学习能力较差 C、蚂蚁觅食、大雁迁徙、黑猩猩钓取白蚁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
9、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运动的产生只在激素调节下就能完成 D、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
10、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中,中国队杨家玉勇夺冠军。在竞走过程中杨家玉的生理状况不合理的是( )A、运动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B、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配合提供能量 C、在剧烈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而尿液减少,汗液增多的意义是带走热量调节体温 D、一组骨骼肌既能牵拉骨改变位置又能使其复位
-
11、在生活中,有很多平时叫鱼的动物都不是真正的鱼类动物,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A、比目鱼、带鱼、章鱼 B、鲳鱼、娃娃鱼、章鱼 C、鲫鱼、金鱼、草鱼 D、青鱼、鳙鱼、鳄鱼
-
12、“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鱼游的动力主要来自( )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 D、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
13、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及其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无脊椎动物中能飞行的一定是昆虫 B、乌贼的贝壳能保护柔软的身体 C、蚯蚓的疣足具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D、涡虫体表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
14、如图所示蜈蚣的形态结构,其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蜈蚣属于( )A、环节动物 B、线虫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
15、人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钉螺、血吸虫分别是( )A、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B、节肢动物、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线虫动物 D、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
16、下列对线虫动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营寄生生活 B、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有口有肛门 D、体表有角质层
-
17、油菜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图表示油菜和人的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是构成植物体和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图1中,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a所代表的过程是 , 经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在动物体表覆盖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填写组织的名称)。(3)、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组织。(4)、与人体相比,油菜没有而人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油菜植物的叶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5)、丁在结构层次上属于。(6)、一株完整的油菜植株,它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可表示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
18、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相关实验。图一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图三是探究光合作用某原料的相关实验装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四表示某经济作物单株光合作用强度随种植密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相应的序号),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②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2)、图二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选择实验装置组合甲和乙,其实验变量是。装置甲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 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表达式可表示为。(3)、图三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4)、图四中Q点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5)、根据以上分析,请写出一条提高该经济作物产量的措施:。
-
1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埋在潮湿泥土里的种子,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尖慢慢的变大,逐渐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资料二: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
资料三:大多数花儿和帮助它们繁殖的传粉者间都保持着互帮互助的关系。例如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作为回报。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
资料四:七目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据调查,已发现维管束植物191科601属1055种,裸子植物有6科7属9种,被子植物有152科544属974种,在国内是相当罕见的。
(1)、资料一体现了植物能够的特征。小绿芽扎根于土壤中,是因为它要从中获得 , 维持生存。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枯叶,体现了生物的特征。(2)、资料二中,会放电的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能的特征。放电鸡的后代还是鸡,但不一定会放电,说明了生物具有的特征。(3)、资料三中,植物受了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特征。(4)、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小绿芽、会放电的鸡、蜜蜂、蝴蝶、蜂鸟等都是由构成的,但没有该结构。(5)、资料四中,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多样性,其重要原因是的多样性。 -
20、菜农为了提高密闭大棚蔬菜的产量,白天常常在大棚内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产生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浓度。菜农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B、使大棚内保持干燥 C、防止病虫害 D、减小棚内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