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用心观察·拓展思维

    2023年5月18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地区。读图12中亚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重要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中亚处于五带中的;从海陆位置看,中亚处于亚洲的中部,中亚五国均为(选填内陆/沿海)国家。中亚与我国的(填省区全称)相邻,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中心。

    (2)、【独特的自然环境】

    图中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是(选填内流河/外流河),是中亚重要的灌溉水源。两河均发源于东南部的高原、山地,水量较小,水源主要来自 , 汛期集中在季(填季节)。

    (3)、中亚主要为气候,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试分析原因。
    (4)、【高质量的合作带】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顺利实施大批投资与产能合作项目,分析哈萨克斯坦吸引中国与其发展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细心调查·反思提升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暑假在地理教师的带领下,沿着“西氢东送”沿线省区进行社会调查,读图“西氢东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前——明路线】
    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出发前,查阅到“西氢东送”起点乌兰察布市所在省的简称 , 终点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属于区(填干湿区),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2)、【调查中——知原理】
    兴趣小组采访专业人士得知,根据氢能不同的生产方式及用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兴趣小组学生根据专业人士描述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据图思考:“西氢东送”起点所在地生产“绿氢”的有利条件。
    (3)、【调查后——思意义】
    该兴趣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后,将调查资料汇总,提出下列问题:
    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说出我国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西氢东送”工程建成后对我国东西部的积极意义。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精心设计·探求真知

    某地理兴趣小组同学开展探究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表为实验结果。读图、分析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坡面坡度(°)

    降水强度(mm/h)

    收集盘中的泥沙量(g)

    实验甲

    15

    3

    10

    实验乙

    25

    3

    25

    实验丙

    15

    2

    5

    实验丁

    25

    2

    12

    【实验前——巧设计】

    (1)该实验模拟的是黄河________游河段(选填上/中/下),该河段流经________地形区,该地区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还有更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请阐述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除表1中的坡度及降水强度以外还有哪些?针对你提出的影响因素谈谈你对该实验的改进措施。

    【实验中——细观察】

    (3)判断表1中四次实验结果,泥沙收集盘中泥沙量最大的是实验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得出结论:该实验结果与________和降水强度有关。

    【实验后——忧对策】

    (4)该实验探究的生态环境问题,会导致黄河下游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请阐述其成因。________
  • 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编,国际研究学部各研究所参与撰写。报告分别对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和欧亚、中东、拉美、亚太、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外交领域形势以及热点事件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2024年该区域发展趋势。图1为日本工业中心分布图,图2为美国本土工业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日本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东半球 B、都跨热、温、寒三带 C、都与中国陆上相邻 D、都濒临太平洋
    (2)、认真阅读图1,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A是波斯湾 B、B是日本海 C、C是四国岛 D、D是京都
    (3)、关于两国的工业相同之处,概括正确的是(     )
    A、国内消费市场都广阔 B、依托国内丰富的矿产资源 C、都是以传统工业为主 D、水运条件都好,交通便利
  • 5、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一位设计师,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为台湾省、上海市、重庆市和云南省设计了独有的“福”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福”字中所对应的省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中火锅元素体现当地气候湿润,吃火锅可以祛湿 B、乙中高塔元素体现当地气候干旱,节约储存水资源 C、丙中长裙元素体现少数民族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 D、丁中庙宇元素体现当地信奉佛教,纬度最低的省区
  • 6、湖北省某校地理研学团队暑期前往山东滨州沿海开展社会调查,学生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和沿路采集的照片如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为研学小组手绘研学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     )
    A、河流在②处大致流向:自西南向东北 B、该处河流注入内陆湖泊为内流河 C、③④段图上距离1厘米,实地15千米 D、图中所示的海洋为我国领海南海
    (2)、研学途中,一位同学拍摄了该地美丽乡村公路照片(图2),该照片中(     )
    A、光伏路灯的光伏板面向北方 B、该段公路大致呈南北走向 C、拍摄地大致在图1中的④处 D、该段公路海拔大致300米
    (3)、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弯道处常设置凸面镜,用以扩大司机视野和观察范围。某位同学拍摄凸面镜照片(图3)的地点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 B、 C、 D、
  • 7、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儿梅花,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图1为九九消寒图,图2为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九九消寒图已晕染梅花35瓣,此时湖北昼夜长短情况(     )
    A、 B、 C、 D、
    (2)、2024年4月26日,中国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此时(     )
    A、湖北日出越来越晚 B、湖北正午影子逐渐变长 C、此时晕染梅花26瓣 D、地球运动到丁~甲段
  • 8、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岛屿位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区。
    (2)、图中盛行风的风向是 , 甲、乙、丙、丁四地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 , 主要影响因素是 , 降水最多的是 , 主要影响因素是
    (3)、根据“水往低处流”可以判断图示岛屿的地势特点是(方位)高,(方位)低。
  • 9、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主要人种是 , 主要宗教是 , 板块是
    (2)、B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C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导致B、C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3)、D位于山脉,其所在的大洲是 , 大陆是
  • 10、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如东南亚的高脚屋,读高脚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脚屋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旱 B、终年严寒 C、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
    (2)、高脚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
    A、沿海气候湿润,木材资源较少 B、沿海多暴雪天气,利于排雪 C、沿海多商人,木材墙体利于防盗 D、夏季高温,高脚屋利于通风散热
    (3)、传统的高脚屋逐渐被现代建筑取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科学环保再利用的代表,必须要大规模重建 B、反映了一个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能重建 C、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潮流,应完全拆除 D、保护与重建应与周边地理环境相协调
  • 11、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4

    7

    10

    气温(℃)

    23.7

    16.5

    6.9

    13.7

    降水(mm)

    18

    79

    132

    23

    (1)、该地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C、冬冷夏热,冬季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热带 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温带 D、南半球寒带
  • 1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仪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B、保持地球仪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C、地球仪按照①→④→③→②的顺序移动 D、公转同时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2)、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当地球运行至③位置时(     )
    A、赤道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C、北京正值夏季 D、北京旗杆正午影长最短
    (4)、当我们寒假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以下四个节日中,璧山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教师节 B、圣诞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 13、读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中雨热不同期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四地中冬季寒冷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只考虑降雨的影响,四地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对甲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多雨 C、高温少雨 D、温和多雨
  • 14、读世界人口数量和年增长率及预测图(左图)、世界人口密度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     )
    A、持续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先下降再增加
    (2)、对左图世界人口年增长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60年最低 B、1980年最高 C、2020年为0.5% D、2030年后持续下降
    (3)、对人口增长情况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快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过快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 C、过慢会导致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难 D、过慢会导致国家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4)、对右图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均匀 B、欧洲西部、亚洲南部人口稀疏 C、南极洲、大洋洲人口密集 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人口稀疏
    (5)、右图中甲地人口稀疏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湿热 C、交通不便 D、经济欠发达
  • 15、读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2)、①和②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
    A、鞍部、山谷 B、鞍部、陡崖 C、山脊、山谷 D、山脊、陡崖
    (3)、A、B两地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600米 C、400米 D、400千米
    (4)、假如B处气温为20℃,只考虑地形因素,那么A处气温大约为(     )
    A、22.4℃ B、-4℃ C、17.6℃ D、44℃
    (5)、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附近不会有河流 B、乙位于山谷,附近可能有河流 C、甲位于山脊,附近可能有河流 D、乙位于山脊,附近不会有河流
  • 16、读经纬网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A点位于E点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2)、B点的经纬度是(     )
    A、(20°,120°) B、(120°N,20°W) C、(20°N,120°W) D、(20°N,120°E)
    (3)、E点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带,东半球 B、北温带,西半球 C、低纬度,西半球 D、中纬度,东半球
    (4)、在B、C、D、E四点中,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
    A、E点 B、B点 C、C点 D、D点
    (5)、对图中A、B、C、D四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最高 B、B点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 C、C点在北半球 D、D点所在经线长度约2万km
  • 17、读“云南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双版纳一年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是影响云南省的(填风向)季风。受气候影响,云南省的农作物熟制是
    (3)、图中①区域的主要山脉是 . 发区域“三江并流”中流经西双版纳的河流是
  • 18、长江流域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腰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填地形区),注入海。下游航运便利。被称为“
    (2)、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请分析当地发展“鱼”“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3)、长三角经济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凝图分析,该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任答一占)
    (4)、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任答一点)
  • 19、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西电东送”提供电力。读“我国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和规划的输电通道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清洁能源基地集中分布在地势第级阶梯。从东部地区看,这些清洁能源需输送至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是(任答一点)。
    (2)、请举例说明我国“西电东送”中,一种可发电的清洁能源
    (3)、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位于(填省级行政区名称),该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农业以业为主。
    (4)、规划的输电通道建成后对我国西部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任答一点)
  • 20、澳大利亚、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和日本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2)、澳大利亚和日本均四面环海。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呈状;日本季风气候显著,(填“大陆性”或“海洋性)强。
    (3)、据图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的国家”;日本的岛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4)、澳大利亚和日本均工业发达。澳大利亚工业区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 , 日本形成了型经济”。
上一页 831 832 833 834 8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