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年龄人口比重变化趋势,2022年之后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可能导致( )A、就业压力增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养老负担加重 D、生态环境恶化
-
2、关于民族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B、内蒙古全是蒙古族 C、江苏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D、西藏地区没有汉族居住
-
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调拨人力物力驰援湖北省。下图四个省级行政区表示湖北省的是( )A、
B、
C、
D、
-
4、根据下列表格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江苏
广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
743
511
10
2
A、东南人口稀少,西北人口稠密 B、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 C、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稠密 D、南部人口稀少,北部人口稠密 -
5、有关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有利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C、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D、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
6、台风到来时( )
①人们尽量减少外出②渔船借风力出海打鱼③气象部门加强监测④沿海加强建设防护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下列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配对正确的是( )A、①--呼和浩特 B、②--长沙 C、③--济南 D、④—海口
-
8、下图示意学校一角及当日太阳光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经过观测发现旗杆正午影子朝 , 并且发现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 , 正午旗杆影子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引起的。(2)、该学校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地。(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最长的是地
-
9、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 , B ,(2)、E、F两地相比较,地形坡度较陡的是地,原因是。(3)、图中的等高距为米,D、F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
10、读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板块和E板块相(挤压碰撞/张裂)而形成的。在此附近,还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外一条叫做火山地震带,日本正好位于这条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2)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图中ABCDE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填字母代号和名称)板块。
(3)由板块运动方向推论,红海的面积在(缩小/扩大)。
-
11、读图,回答问题。(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洋。(2)、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沟通了大西洋和洋。(3)、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4)、C、E两大洲的分界线由北向南依次是:乌拉尔河、海、大高加索山、海
-
12、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1)、A地的经度是。(2)、从东、西半球看,B地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看A地位于带,最明显的特征是明显。(3)、A地位于B地的方向。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
-
13、如下图,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图中箭头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A、昼夜更替 B、季节变化 C、气候形成 D、五带形成
-
14、天安门城楼坐北朝南(面朝正南方向)。春节时,城楼上红旗迎风飘扬,小红兴致勃勃地在城楼前拍照留念(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极夜(2)、根据照片中人影最短时,推断拍照时的北京时间为( )A、6:00左右 B、9:00左右 C、12:00左右 D、15:00左右
-
15、下列四位同学的学习体会,最贴近“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是( )A、我记住了许多天气符号和城市名称 B、我掌握了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方法 C、我学会了用地理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D、我具备了绘制校园平面草图的能力
-
16、读图四个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大洲是非洲 B、②大洲面积最大 C、③大洲位于南半球 D、④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
17、图中,四大洋中几乎没有分布在a图中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18、图示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 B、②图表示山丘 C、①图中的虚线表示山谷 D、甲到乙和丙到丁的实际距离相等
-
19、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
20、图中,A表示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