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至20日在京举行。会议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读我国水稻、小麦集中产区分布图(图1)和“近年来我国粮食年产量图”(图2)。完成下列小题。(1)、据图1判读,A粮食作物是 , B粮食作物是 , 两种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界线影响因素是(2)、A作物集中产区的气候主要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作物主要分布在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3)、据图1判断,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西侧地区农业以业为主。(4)、读图2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整体表现为(波动下降/稳步增长)。(5)、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较小),耕地比重较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1日,首趟由天津开往香港九龙的高铁列车从天津西站发出。天津到香港高铁列车的开通,进一步满足了津港两地旅客出行需求,促进了两地人员流动和经贸往来。
材料二: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民营企业,凭借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等享誉全球。
(1)、天津到香港的高铁线路连接了两大工业基地,其中A工业基地是。(2)、由材料可知,比亚迪总部位于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旗下拥有IT、新能源产业,均属于产业。(3)、要想将深圳生产的比亚迪汽车大量运往北方城市大连,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4)、相较于传统铁路,高铁在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①天津至香港九龙,高速列车能节约大半时间,表明高速铁路具有的优势。
②高速铁路多“以桥代路”。据统计,同等长度的桥梁占用土地面积是传统铁路路基占用的1/3,表明高速铁路有节约的优势。
(5)、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表现为。 -
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选大治理”迈入有法可依的崭新阶段,对于保障黄河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了解和保护母亲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图1为黄河流域图,图2为黄河多年输沙量变化图。
(1)、黄河发源于高原,全长5464千米,自西向东注入海,其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和桃花峪。(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湿润地区与半旱地区的分界线,据图判断黄河流域的中下游河段主要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地区。(3)、说出1989年以前头道拐站到潼关站河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4)、1989—2015年,黄河的输沙量明显减少,请推测原因。(至少一点) -
4、下图为我国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①代表山脉,①山脉西侧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2)、我国首都北京位于区(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3)、地形区A是 , 从中国温度带图来看,位于带;A、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地。
-
5、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水资源( )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布不均 C、年际分布不均 D、水浪费问题(2)、东线输水干线上从江都到黄河段建有大量抽水枢纽的原因是( )A、地势南高北低 B、地势北高南低 C、地势东高西低 D、地势西高东低(3)、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输出地产生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 B、及时回补地下水 C、增加输出地的经济收入 D、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4)、下列对长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A、上游地区开荒种田 B、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C、中、下游发展航运 D、下游建大型水电站
-
6、2023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希望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题。
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 C、华北平原——旱地 D、大兴安岭——水田 -
7、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温度较低的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干热岩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地带。专家认为“干热岩发电技术可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且不受季节、气候制约”,下图为其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干热岩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的是地热能资源②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量不稳定
③资源分布广泛,利于推广④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大气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省区,可能会有大规模干热岩资源的是( )A、B、
C、
D、
-
8、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知从哪天起,春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某杂志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寻访春天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④四条寻春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A、路线① B、路线② C、路线③ D、路线④(2)、沿路线②向北寻春的摄影师发现,越向北春暖的迹象越弱,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方地区( )A、地势高低不同 B、纬度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表形态不同(3)、沿路线③前行,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实( )A、领略“高寒”的自然景观 B、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 C、途经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 D、途经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
9、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下图为中国疆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全部位于北温带 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领土地跨中高纬度(2)、下列“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A、俄罗斯 B、新加坡 C、孟加拉国 D、韩国(3)、与加入“一带一路”的其他国家相比,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体现,错误的是( )A、南北气候差异大,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B、西部降水丰沛,利于农业生产 C、海陆兼备,发展空间大 D、海岸线长,利于海洋事业发展
-
10、看图回答(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族,B:族,C:族,D:族。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双选)( )A、侗族 B、壮族 C、赫哲族 D、珞巴族 -
11、我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守护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其中①处是第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地形以和盆地为主;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以、、巫山和雪峰山为界,第二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西藏自治区的地形以为主。(2)、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如果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则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但对发展经济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中,优势条件是:(任意列举一条);劣势条件是:(任意列举一条)。
-
12、请你写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地区名称。
(1)(2)(3)(4)(5)。
-
13、阅读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练习。(1)、半球位置:
①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②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 , 南部部分地区位于 , 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3)、海陆位置: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
14、你会连线吗?把下列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与简称对号入座。
A.云南省 ①云或滇
B.山东省 ②鲁
C.甘肃省 ③甘或陇
D.山西省 ④晋
E.上海市 ⑤沪
ABCDE。
-
15、将下列民族与其节日用直线相连。
A蒙古族 a雪顿节
B藏族 b苗年
C苗族 c泼水节
D傣族 d丰收节
E高山族 e那达慕节
ABCDE
-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特点是( )A、所有民族集中分布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大聚居、交错杂居 D、汉族主要分布在南方
-
17、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民族大团结》的邮票。读“《民族大团结》四枚邮票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汉族及每一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大团结》中都有一枚相对应的邮票。这套邮票一共有( )A、23枚 B、34枚 C、55枚 D、56枚(2)、图示四枚邮票中,与内蒙古自治区聚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相对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和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无自治权
-
19、下列有关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B、汉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东南地区 D、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没有汉族人的分布
-
20、202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人口减少85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我国2016年~2022年人口净增长数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净增人口数量(万人)
906
779
530
467
204
48
-85
(1)、我国2016~2022年人口净增长数量变化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2)、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A、住房总需求量增加 B、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C、消费需求减小 D、劳动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