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针对化工圈江、污水乱排、水体黑臭、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十四五”、期间,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行动,湖北将稳步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据此完成题。
    (1)、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武汉位于长江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2)、下列关于长江存在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多浅滩,容易积水;裁弯取直工程 B、川江河段滩多流急;长江三峡工程 C、长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 D、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3)、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域内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广,生物种类多样

    ③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大④长江水系修建了许多水电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和塔里木河都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汛期同在夏季 B、黑龙江和珠江在冬季都有很长的结冰期 C、黑龙江和黄河的含沙量都非常大 D、黑龙江的第一大支流松花江有春汛和夏汛
  • 3、关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分界 D、400mm年等降水量分界
  • 4、读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B、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C、四地降水年际变化小 D、雨热同期
    (2)、四地中的植被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哈尔滨—沙漠 B、北京—戈壁 C、武汉—草原 D、广州—森林
  • 5、读下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⑥⑤②①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是秦岭—淮河 C、⑤温度带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 D、受纬度位置影响④的热量条件优于③
  • 6、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界线分别代表的含义的是(     )

    ①人口地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③地势二三阶梯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2)、观察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线跨越了我国5个温度带 B、C→D线穿过了我国地势的一、二、三阶梯 C、降水量的多少造成了C→D方向上植被类型的不同 D、温度的不同造成了A→B方向上农作物熟制的不同
  • 7、下列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 D、乌鲁木齐夏天比青岛热——纬度因素
  • 8、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冬天最冷的地方是(     )
    A、吐鲁番托克逊 B、台湾的火烧寮 C、漠河镇 D、青藏高原
    (2)、图中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气候特点是(     )
    A、气候类型单一 B、热带面积广阔 C、季风气候显著 D、极地气候为主
  • 9、有关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我国四大盆地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丘陵 D、我国的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 10、以下沿a-b经线绘制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而且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对图中①~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②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C、③内蒙古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D、④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 12、参加2004年11月6日在广西南宁落幕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国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下图省级行政区中最建议他去(     )
    A、    B、    C、    D、   
  • 13、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 B、漠河—腾冲线 C、黑河—腾冲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个省份的人口密度,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3)、我国人口大省①是(     )
    A、山东省 B、广东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
  • 14、新学期快到了,在北京西城区上中学的堂姐王丽丽给远在广西上学的妹妹王文文写了一封信,回答8-9小题。
    (1)、堂姐王丽丽所在的北京市属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的(     )
    A、直辖市 B、特别行政区 C、自治区 D、经济特区
    (2)、王文文的同学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他们最有可能是(     )
    A、汉族 B、彝族 C、藏族 D、壮族
  • 15、“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示意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与所属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渝 B、②—滇 C、③—陇 D、④—湘
    (2)、兰州牛肉拉面具有“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特征,色香味美,誉满全国。兰州位于(     )
    A、宁夏 B、重庆 C、甘肃 D、陕西
    (3)、新鲜的食材是保证食物鲜美的前提条件。下列可以捕捞食材的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有(     )
    A、渤海、黄海 B、渤海、琼州海峡 C、东海、南海 D、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 16、《航拍中国》片头中写道:“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读中国疆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大部分位于中、高纬度地区 D、位于亚洲东部
    (2)、“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说明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他们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D、黄海、东海、渤海、南海
    (3)、“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是因为我国(     )
    A、跨经度范围广,有时差 B、南北跨纬度范围广 C、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好 D、山区面积广大
    (4)、在诸多邻国中,(     )和(     )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A、韩国、泰国 B、朝鲜、越南 C、韩国、越南 D、朝鲜、菲律宾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57’45”N,100°17’39”E)成功发射。在经过6小时的飞行之后,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

    材料二下左图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下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1)、左图中ABCD四地表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是。(填写字母)
    (2)、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时,地球公转至右图中的(     )(单项选择填空)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左图中ABCD四地的共同特点是(     )(单项选择填空)
    A、位于热带 B、位于中纬度地区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位于北半球
    (4)、张明亮父母观看神舟十三号的有关新闻时,看到了中国空间站视角下的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感到非常困惑。请为他们解释这一现象。
  • 18、下图中,A、B、C三幅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其提供的信息相对
    (2)、在北京旅行、办事需要用到三幅图中的图(填写图号)。
    (3)、C地图根据定方向,三幅图都缺少的要素是
  • 19、读下图完成一下各题

    (1)、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 , 原因:
    (2)、图1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
    (3)、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千米。
    (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图2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 20、根据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B点的经度
    (2)、C点位于D点的方向。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运行到(填序号)位置,此时梁平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南极地区出现(填“极昼”/“极夜”)现象。
上一页 622 623 624 625 6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