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读某城镇景观和该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镇最可能分布在(     )
    A、东北平原地区 B、黄河三角洲地区 C、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2)、每年5~6月该城镇所在地区易(     )
    A、出现梅雨 B、发生地震 C、形成台风 D、出现春旱
    (3)、该城镇居民的主食以(     )
    A、玉米为主 B、青稞为主 C、稻米为主 D、面粉为主
  • 2、读南方地区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请说出四川盆地的优势条件。
    (2)、贵州省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请你为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在南方丘陵坡地修筑梯田的积极意义。
    (4)、上海市作为“西气东输”工程东部终点站,请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入地发展的意义。
    (5)、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经我国南方地区,请指出长江为沿岸城市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 3、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下图是我国黑茶主要分布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类茶叶与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茯茶—陇 B、老青茶—湘 C、边茶—川 D、六堡茶—粤
    (2)、图中普洱茶所在地形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形
  • 4、

    【解密合作】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但世界各地的发展水平却不尽相同,图1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图。图2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口数量 , 国内生产总值 , 从产业结构看发达国家占比比发展中国家明显高的是产业,明显低的是产业。

    (2)从以上各项指标对比来看,两类国家中,经济实力强的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水平高的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图3是两幅不同国家农业生产景观图,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图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合作成为了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可以为发达国家提供劳务方面的服务。除此之外,请写出两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例子。

    例1:;例2:

  • 5、

    [聚落访谈]

    某校师生以聚落为专题展开研学,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景观比较:下图是研学中经过的两个聚落的照片,其中甲聚落属于 , 乙聚落属于(城市/乡村),通过观察图片,写出两聚落景观上的差异。

    差异1:;差异2:

    (2)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怀下,某省河口村整体搬迁并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为了解河口村的“前世今生”,某中学地理社团前往河口村附近进行研学考察。下图为河口村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框图。

    ;②;③;④;⑤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16~21℃

    18~24℃

    19~26℃

    22~29℃

    (3)上表为考察期间的天气预报,选出你认为最适合进行考察的日期,并写出你的理由。

    我选择 , 理由是

    (4)通过研学,同学们发现聚落的选址与发展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为世界特大城市分布图。参照示例,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任选其一),归纳世界特大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示例:世界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里地势平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我的结论

  • 6、

    【竹文化探究】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竹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骨气;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中国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图1为世界竹子分布图和A、B、C三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竹子(     )

    A. 七大洲都有分布B. 只集中分布在亚洲
    C. 在四大洋沿岸都有分布D.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图中C地竹林茂密,而A地却无竹生长,这是因为A地年平均气温________(低于/高于)0℃,比同纬度其他地区________(低/高),造成这样气温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图中B地也没有竹子分布,其原因是这里________(气温低/降水少),由此可以判断竹子是一种________(喜湿热/喜干爽)的植物。

    (3)有同学说:通过C地的气候资料图,可以推断出竹子具有耐旱性的特点,所以其“代表不屈的骨气”。你认为其推断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4)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图2为我国竹在全球竹种类的占比图,图3为我国竹在全球竹分布面积的占比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竹子种植历史________、种类________、面积________。

    (5)竹子除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还是很好的生产材料,从“以竹代塑料”到“以竹代石”,中国的竹子,正在悄悄改变世界。竹子替代塑料和石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为竹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可以________(减少/增加)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

    提起竹子,你肯定想到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2024年6月大熊猫“云川”“鑫宝”从四川卧龙前往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开启新一轮中美大熊猫保护合作。圣迭戈动物园是美国首家与我国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的机构,也是全球规模最大、享有盛誉的世界知名动物园之一。图4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图。下表为两地气候资料。


    1月气温(℃)

    7月气温(℃)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集中月份(月)

    中国四川卧龙

    -1.7

    17

    861

    8

    美国圣迭戈

    19

    25

    251

    1

    (6)圣迭戈动物园的经纬度位置:35°________(N/S);121°________(E/W)。

    (7)图中加利福尼亚州(     )

    A. 地势平坦开阔B. 属于盆地地形C. 属于高原地形D. 地势西高东低

    (8)圣迭戈动物园应从哪些方面为大熊猫“云川”“鑫宝”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写出两点)。

    准备1:________;准备2:________。

  • 7、下图为“碳中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碳中和”中的“碳”来自(     )
    A、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B、沼泽中有机物的分解 C、人和动物呼吸的释放 D、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2)、实施“碳中和”主要是为了避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     )
    A、防止地震、火山频发 B、增加农作物产量 C、避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D、增加各国经济收入
    (3)、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目前应(     )
    A、开发新能源,彻底淘汰传统能源 B、禁止自驾,倡导公交绿色出行 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热带雨林,增加粮食生产
  • 8、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的降水(     )
    A、赤道穿过地区降水最少 B、太平洋沿岸比北冰洋沿岸多 C、亚欧大陆内陆比沿海降水多 D、非洲大陆北部降水比南部多
    (2)、在亚欧大陆上,北纬40°线穿过的地区自西向东的年降水量变化规律是多→少→多。造成这一规律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人口数量
  • 9、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化璀璨夺目,下图为汉语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汉语(     )
    A、只分布在中国 B、主要在亚洲 C、集中在低纬度地区 D、集中在西半球
    (2)、在我国(     )

    ①各族人民使用单一语言②语言是多样的,体现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③汉语是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④推广普通话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形成“汉语热”。“汉语热”(     )
    A、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B、不利干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C、阻碍了中国悠久文化的推广 D、不利于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 10、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     )
    A、南半球比北半球多,原因是陆地分布不均 B、北半球中纬度比高纬度多,因为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C、少部分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因为海拔低气温高 D、海拔越高人口越多,因为海拔高降水多
    (2)、综合来看(     )
    A、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B、沿海地区人口一定稠密 C、降水多的地区人口都稠密 D、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
  • 11、下图为世界各大洲近十五年中某年人口数量及连续五年间平均人口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大洋洲
    (3)、各大洲中(     )

    ①非洲人口会暴增,可能出现粮食危机②亚洲人口会更加稠密,用地可能更加紧张

    ③北美洲人口会减少,老龄化严重④欧洲人口大量增加,会造成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2、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图为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     )
    A、1960年为40亿人 B、数量在不断增加 C、30亿后每增加10亿用时不断增加 D、现在数量不到80亿
    (2)、世界人口(     )
    A、匀速增加 B、匀速减少 C、波动增加 D、1960年后迅速增加
  • 13、地球表面并不平静,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于非洲板块的是(     )
    A、 B、 C、 D、
    (2)、2023年2月6日,图中▲所在地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这说明(     )
    A、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沿海地区易发生地震 C、大洲交界处地震多 D、纬度位置越低越易发生地震
    (3)、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出未来(     )
    A、地中海的面积将扩大 B、红海的面积将缩小 C、阿拉伯半岛会向东运动 D、土耳其不会再发生地震
  • 14、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随着纬度增高逐渐增加
    (2)、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     )
    A、南半球的人口数量比北半球多 B、世界陆地是连成一片的 C、不可以乘船前往南极点考察 D、海洋将成为人类主要居住地
  • 15、

    某校准备在下图所示的这一周组织登山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准备工作。

    【查阅天气   确定时间】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晴雨

    气温(℃)

    3~14

    7~18

    10~16

    10~16

    9~13

    8~13

    2~8

    风力

    (1)从图中所给的天气信息分析,你认为最适合登山的是哪一天?并作出合理解释。

    【查阅地图   确定路线】

    (2)从火车站出发,前往大青山,同学们规划了两条线路①②(见上图),选择哪一条路更省时省力?幷说明理由。

    (3)为确保登山活动的顺利展开,请给同学们提一条温馨提示。

    示例:山高路陡,安全第一。

  • 16、世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下列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的有(     )

    ①居民治安的管理             ②流行病毒的防治

    ③恐怖组织的威胁             ④温室效应的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日本最美乡村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见图),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合掌村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农村聚落       ②渔村聚落       ③水田农业       ④旱地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利于采光       ②防震减灾       ③就地取材       ④美观耐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2024年8月8日16时42分(北京时间15时42分),日本九州岛东南端的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根据下图,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 19、“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根据歌谣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围着太阳跑”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左向右 D、自北向南
    (2)、“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的变化 B、五带的划分 C、东西半球的划分 D、昼夜的交替
  • 20、地图上的图例有各种符号和注记,分别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常用来表示铁路的是。( )
上一页 354 355 356 357 3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