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我国“年降水量及径流带分布图”(图1)和“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1)、从图1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 图中的“多水带”与“平水带”的分界线大致与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2)、据图可知,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从干湿地区来看,水田主要分布在地区。
    (3)、据图可知,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mm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地区。
    (4)、相比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这种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容易引发北方地区的(气象灾害),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5)、图2中四川盆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从图1看四川盆地应该属于带。
  • 2、读“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B、④工业基地毗邻港澳,侨乡众多 C、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 D、各主要工业基地均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2)、关于③工业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沿长江,濒临渤海、黄海、东海 D、京九线连接②和③工业基地
    (3)、下列不符合京广铁路自北向南沿途变化的是(     )
    A、水田变旱地 B、面食变米饭 C、苹果变柑橘 D、窗小变窗大
  • 3、在建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包括成雅段、雅康段、康林段和拉林段。川藏铁路途经高寒地区,跨越多条河流和雪山,相对高差超过4000米,桥梁多达120余座。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川藏铁路沿途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沿线沙漠戈壁广布,气候干燥 B、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C、线路串联起了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林芝至雅安段“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川藏铁路修建难度非常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需要克服众多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包括(     )
    A、台风、暴雨 B、干旱、梅雨 C、滑坡、泥石流 D、沙尘暴、寒潮
  • 4、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梯级电站,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读“西南水电站群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鹤滩水电站位于(     )
    A、长江中游河段 B、四川盆地内部 C、长江上游河段 D、四川省和重庆市交界处
    (2)、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流经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②降水多,水量大

    ③当地用电量大,需求大④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5、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山脉。下图是祁连山脉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山脉(     )
    A、呈东北—西南走向 B、年降水量在50—400mm之间 C、南麓有大片绿洲 D、北麓的河流均为外流河
    (2)、祁连山是众多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②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③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④是种植水稻和青稞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祁连山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其作用体现在(     )

    ①维护生物多样性②冰雪融水可以补给河流③能够完全改变当地干旱环境④提供丰富的畜牧业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灿若星河的诗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词句,此句体现出的地理知识是(     )
    A、天气是多变的 B、气候是多变的 C、天气是稳定的 D、气候是稳定的
    (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     )
    A、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B、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 C、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D、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
  • 7、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1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南/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大洲G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填图中英文字母)。
    (2)、图1中A处所在的板块和①处所在的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3)、图1中②处中部丘陵上的草在旱季被太阳晒干变成咖啡色,好似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见图2)。图3为该地气候资料图,据图可推测欣赏“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填下列选项),并说明理由。

    A.2—4月份       B.6—7月份       C.7—8月份       D.10—11月份

  • 8、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可知,该图可能截取自(     )

    A、南半球1月等温线图 B、北半球1月等温线图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图 D、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
  • 9、下图是某学校开展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活动需要注意安全。读图我们可以发现清水河水上漂流活动最惊险刺激的河段是(     )
    A、 B、 C、 D、
    (2)、同学们登临观景亭,不可能体验到的是(     )
    A、仰望飞瀑 B、远眺湖景 C、近观戏水 D、俯瞰奇峰
  • 10、当前发达国家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便产生了昼夜的不断交替。( )
  • 12、某地理小组开展了“走近气候”主题学习活动。如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部分地区的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低纬到高纬大致可划分为带、亚热带、温带、带气候类型。
    (2)、同学们发现,不同城市气候类型存在差异,迪拜的气候类型是 , 伦敦的气候类型是 , 莫斯科的气候类型是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重要纬线)附近,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西)岸。
    (4)、非洲茅草屋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服饰特点是 , 可以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
    (5)、人类活动在受到气候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请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13、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北京某校学生围绕“海洋和陆地”展开研究性学习。如图为世界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海陆格局

    (1)从图中可以发现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北)半球;海洋连续而广阔,分为________个大洋。

    (2)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洋;没有热带的大洲有________等。

    任务二:地形差异

    (3)不同的大洲位置和地形存在显著差异,请完成亚洲和北美洲的差异对比。

     

    亚洲

    北美洲

    位置

    西部与①________洲陆地相连,北临②________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主要位于③________(东/西)半球;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④________洋。

    地形

    中部多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⑤________。

    西部有狭长且高大的山脉,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东西高,中部低。

    (4)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海洋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关注。请列举两条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 14、某中学利用暑假前往森林公园开展了一次登山研学活动。如图1为森林公园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前,同学们通过查阅天气预报,得知森林公园当天天气状况为晴,能够表示其天气状况的符号是(单项选择),同学们应该准备的物品有等。

    A. B. C.   D.

    (2)、同学们沿不同路线开展了登山活动:路线①出发的同学们沿(地形部位)行进;路线④登山的同学们在途中发现甲处有游客在体验攀岩活动,是因为甲处的地形部位为
    (3)、图1中最高峰的海拔为米以上,位于游客中心的方向;与最高峰相比,游客中心附近地势较(平坦/陡峭),适宜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4)、②、③和④三条路线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5)、同学们站在山顶远眺,见到的景观(图2)属于(城镇/乡村)景观。
  • 15、联合国曾预测,全球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97亿。如图为世界人口数量和年增长率及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预测,未来20年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逐年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下降再上升
    (2)、如图中世界人口年增长率(     )
    A、1960年最低 B、2020年前呈增长趋势 C、2000年最高 D、2030年后呈下降趋势
  • 16、如图为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增加 B、从内陆向沿海气温逐渐降低 C、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的气温高 D、等温线与经线方向大体一致
    (2)、图中甲地气温比乙地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地形
  • 17、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卓奥友峰中发现了鲨鱼化石。图1为鲨鱼牙化石,图2为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卓奥友峰中发现鲨鱼化石,说明这里(     )
    A、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没 B、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C、鲨鱼曾经生活在陆地 D、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因为(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分离运动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分离运动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表层是完整的一块 B、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C、全球平均分成四大板块 D、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内部
  • 18、海底地形如同陆地地形一样,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是(     )

    ①水深较深②水深较浅③坡度平缓④坡度较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海洋底部地势最低的部分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海盆
  • 19、2024年11月3日,北京马拉松长跑比赛如期举行(简称“北马”)。如图是此次比赛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     )
    A、能量补给站 B、比赛起点 C、水果商店 D、医疗站
    (2)、水立方到国家体育场的直线距离约为500米,如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50 B、1:500 C、1:5000 D、1:50000
    (3)、选手们在参赛前可通过数字地图查看比赛路线。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数字地图的优势有(     )

    ①检索较为方便②更新数据较快③无需电子设备④比例尺无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某校同学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图1为制作的地球仪模型,图2为地球仪教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与学校地球仪教具的差异表现在(     )
    A、球体不能转动 B、没有底座 C、无海陆分布 D、无经纬网
    (2)、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能真实反映地球形状和大小 B、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实际地球上存在 C、所有纬线均是一个圆圈且长短均相同 D、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可指示南北方向
    (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正确的做法是(     )
    A、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旋转球体 B、面对地球仪,自左向右匀速拨动球体 C、手握底座,自右向左整体转动地球仪 D、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水平运动
上一页 330 331 332 333 3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