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还为全球深海科学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三亚所在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正确的是(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C、热带半干旱地区 D、亚热带湿润地区(2)、“探索一号”抵达三亚当天,地球处于图14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3)、下列关于我国开展海洋深潜科考描述正确的是( )
①展现我国科技实力②开发利用深海资源③加强国际间深海科研合作④独立探索深海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小敏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也是一个地理迷,出去游玩时经常拍一些照片。下图是小敏去河南郭亮村(图右)和江西婺源(图左)游玩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照片所示婺源的油菜花开花时间最可能是( )A、2-3月 B、5-6月 C、7-9月 D、10-12月(2)、与婺源相比,郭亮村的地形最典型的特点是( )A、山地海拔低 B、沟谷较深邃 C、坡度较小 D、起伏较和缓
-
3、火车站热力值是指目标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与去年同期该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的比值。读我国主要城市火车站热力值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2022年相比,2023年火车站热力值增幅最大和最小的城市分别是( )A、天津市、青岛市 B、郑州市、北京市 C、西安市、北京市 D、广州市、成都市(2)、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生态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教育医疗水平
-
4、读我国沿32°N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和乙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东南丘陵(2)、乙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A、春旱 B、低温冻害 C、地震 D、洪涝
-
5、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该省级行政区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 )A、自西北向东南减少 B、自东北向西南减少 C、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D、自西南向东北减少(2)、M处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其所在地区属于(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3)、2023年10月8日,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球星挑战赛在该省省会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女双、混双、女单、男单冠军。关于该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称秦 B、太行山脉纵贯南北 C、黄河上游流经 D、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
-
6、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中民族服饰分析,主要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藏族(2)、该民族主要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自治区 C、陕西省 D、内蒙古自治区
-
7、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下图是中国老龄化人口(60岁以上)时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数据,我国人口增长率是( )A、6.7‰ B、7.37‰ C、0.67‰ D、-0.67‰(2)、据图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 )A、逐年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年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
8、结合“候鸟老人”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老人最可能来自( )A、赣州 B、南宁 C、重庆 D、长春(2)、形成图示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经济因素 D、宗教信仰
-
9、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及各省区人口、面积数据统计”,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和④省区的简称是( )A、内蒙古鄂 B、新鲁 C、湘鲁 D、鲁新(2)、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四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美丽的新疆,是个好地方,伊犁草原遍地是牛羊,遥望美丽的新疆,瓜果甜又香。”结合图1新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新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B、甲国跨越亚欧两大洲 C、乙地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新疆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太阳落山处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帕米尔高原 D、准噶尔盆地(3)、下列有关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昼夜温差大,瓜果飘香②三山夹两盆③拥有我国最大的沙漠④图2中少数民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A、A B、B C、C D、D(2)、下列太空探索中属于中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A、1957年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B、1969年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 C、1971年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 D、2022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进驻空间站
-
12、京新高速(G7)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穿越近500千米沙漠无人区,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的最便捷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京新高速是连接北京和(填终点省区的省会)的高速公路,除起止点所在省区外,途中还依次经过了冀、晋、内蒙古、(填简称)等省区。(2)、图中北部的陆上邻国为 , 距北京最近的我国内海为。(3)、简述京新高速公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4)、试分析京新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沿线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
13、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③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⑤所在的地形部位是。(2)、如果要进行攀岩运动,应选择在下列哪个地方( )A、⑤地 B、②地 C、③地 D、①地(3)、要到达山顶乙有两条线路,从A点出发和从B点出发,现在如果想走的轻松一点,应该选择哪一条线路?为什么?请说出你的依据。(4)、开展地理考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上图为你不曾去过的某山区地形区,要去该地进行地理考察,你认为应该准备什么东西?理由是什么?
-
14、探究主题: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为了更好地认识海洋与陆地,同学们以“陆地与海洋”作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学习的内容。
(1)、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A、D。(2)、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洋①。(3)、相邻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海峡、运河作为分界。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4)、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总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大于/小于)(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均填序号或字母) -
15、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大陆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图中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2)、①大洋形状略呈“S”形,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缩小)。(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 读图可知,日本位于板块(碰撞/张裂)处,多火山,地震。(4)、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地震是由甲板块与乙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 -
16、下图中的城市都曾经举办过G20峰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四座城市的经纬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20°N,130°W) B、②为(80°N,40°W) C、③为(52°N,0°) D、④为(30°S,153°W)(2)、图中城市( )A、①纬度最低 B、②④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都在北半球 D、③在西半球
-
17、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表示高度的两种不同方式。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处的海拔是( )A、220米 B、1200米 C、1000米 D、980米(2)、图中②和⑤处代表的地形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A、海拔低 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 D、海拔高(3)、图中③、④处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平原、高原 B、平原、丘陵 C、盆地、丘陵 D、盆地、山地
-
18、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图示意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对漫画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两个大洲的居民曾是一家人 B、大陆处于不断地漂移运动中 C、两个大洲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D、两个大洲间的海洋逐渐消失(2)、漫画反映的学说是( )A、浑天说 B、海底扩张说 C、日心说 D、大陆漂移说
-
19、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哪两个行星之间(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土星 D、金星和木星(2)、到目前为止,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是什么( )
①地球上有液态水②有适宜的气候
③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适宜、运行相对稳定④地球上没有火山爆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0、“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地球围着太阳跑”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A、自西向东、一年 B、自东向西、一年 C、自东向西、一天 D、自西向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