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大,可以作为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材料。已知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有11对,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1条(为XO),雌性中为2条(记为X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以蝗虫精巢为材料研究减数分裂过程,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选择雄蝗虫的性腺更适合观察减数分裂,因为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更少 C、观察雌蝗虫卵巢中的细胞分裂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Ⅰ D、一雄蝗虫和一雌蝗虫交配,产生的后代雌性和雄性各占一半
-
2、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自变量、控制自变量的方法分别是( )A、细胞提取物的含量、加法原理 B、细胞提取物的种类、加法原理 C、细胞提取物的含量、减法原理 D、细胞提取物的种类、减法原理
-
3、 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且为雌雄异株。控制菠菜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圆叶为显性性状,尖叶为隐性性状。现有一株杂合的圆叶雌株和尖叶雄株的菠菜,其后代的结果是( )A、尖叶雄株占1/2 B、圆叶雌株占1/4 C、圆叶雄株占1/3 D、尖叶雌株占1/3
-
4、 如图一定是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5、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6、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分离定律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有丝分裂 C、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减数分裂 D、原核生物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7、果蝇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A、a和B、b B、A、a和D、D C、B、b和C、c D、B、b和D、D -
8、 如图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组实验是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第二步中的大肠杆菌是在没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 C、该组实验释放的子代T2噬菌体含35S标记的蛋白质 D、沉淀物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与搅拌不充分有关 -
9、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中的分离定律。下列属于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 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10、 孟德尔杂交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 )A、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 B、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 D、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
-
11、 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H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C、XaY个体是男性HA患者 D、男患者的女儿不一定患HA
-
12、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紫茎,但有马铃薯叶和缺刻叶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马铃薯叶、但有紫茎和绿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等位基因(如A、a基因)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2)、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仅通过上述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思路是。(3)、为进一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取甲、乙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乙×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1∶1
可推断在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若取实验一子代紫茎马铃薯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4)、现有两包紫茎马铃薯叶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这两包紫茎马铃薯叶的基因型。①实验步骤:。②结果预测:。 -
13、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人造板材、装饰材料中,也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解除其毒害作用,下图为肝细胞增殖过程中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
(1)、肝细胞在受到损伤的条件下可进行有丝分裂,由图可知,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h,分裂期是图中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图中段。(2)、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会诱发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为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将具有正常分裂能力的淋巴细胞分为三组,甲组在0.1mmol/L的甲醛培养液中培养且放入小块肝脏细胞,乙组在培养,丙组在不含甲醛的等量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淋巴细胞用染色,制片,找出处于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分析。请预测实验结果。 -
14、 为了更好地指导蔷薇栽培中的水分管理,科研人员研究土壤逐步失水过程中蔷薇光合作用特性的变化,得到图1、2所示结果(其中羧化酶是CO2固定的关键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显示,土壤含水量过低时蔷薇净光合速率明显较低,这是因为植株缺水导致叶片中气孔部分关闭,在 (场所)中合成C3的速率减慢;同时,缺水导致叶绿素分解加快,光反应为C3还原提供的减少。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蔷薇植株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2)、结合图2分析,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蔷薇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3)、土壤中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蔷薇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为探究其净光合速率降低与叶片色素含量的关系,有人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表示,据表回答:实验步骤
简要操作过程
①种植蔷薇幼苗
健壮、长势基本一致的蔷薇幼苗,分别种植在含水量为70%和90%的土壤中: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采集叶片样本
在栽培的第5、10和15天,每组分别采取植株的相同部位的叶片。
③提取色素
取采集的叶片各20g,剪碎后添加合适试剂进行研磨:各组装置放在4℃,弱光等环境中。
④测定色素含量
将每组色素提取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计算平均值,结果如图3.(吸光值表示色素吸收光的能力)
步骤③各组装置放在4℃,弱光等环境中目的是 , 本研究中对照组土壤含水量应为。实验结论是。
-
15、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列细胞分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其对应于图④中的段,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2)、图③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细胞名称是 , 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3)、图②细胞和图③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生物,理由是。 -
16、 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了酶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请结合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蔗糖浓度为10%)
酶浓度
0%
1%
2%
4%
5%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酶浓度为2%)
蔗糖浓度
0%
5%
10%
20%
3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
(1)、该实验(填“能”或者“否”)体现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2)、你认为这个实验还应该注意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列举两项)。(3)、在实验一中,当酶浓度达到5%时,此时反应达到最大相对反应速率了吗?(填“是”、“否”或“不确定”),原因是。(4)、研究员发现,人的肝细胞中存在一种X酶,该酶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请利用这一原理,以糖原为底物设计实验,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17、 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进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物上所产生的子代(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
18、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规律性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物质变化规律可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B、曲线a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表示核DNA数目变化 C、结合图示判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增加和减半总是同步的 D、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利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在农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经验被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广为流传,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农谚
解释(生物学原理)
A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犁地有利于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
B
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
C
正其行,通其风
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D
人在屋里热的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
20、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量不同。药物研发应尽量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⑤发生在线粒体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TP C、发生“瓦堡效应”的癌细胞吸收的葡萄糖量比正常细胞的多 D、若研制药物抑制癌细胞的异常代谢途径,可选用④⑤为作用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