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如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D、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 2、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需培养基是按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和量严格配制的 B、培养细胞1是原代培养,往往会因为细胞密度过大、有害物质积累而分裂受阻 C、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无须再用酶处理 D、体外培养的细胞既能贴壁生长又能悬浮生长,都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
  • 3、 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可利用DNA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大的特点来提取DNA B、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溶液即可变为蓝色 C、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连接酶,该酶在延伸过程中起作用 D、电泳时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分子大小及构象有关,为便于观察,可在凝胶中添加核酸染料
  • 4、 如图所示为学校生物社成员使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多倍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PEG代替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甲,也可获得四倍体幼苗乙 B、植物组织培养常用植物的顶端分生区组织培养获得脱毒作物 C、从幼苗乙到幼苗丙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 5、 微生物蛋白又称单细胞蛋白,它是利用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等人工发酵培养的微生物菌体,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微生物蛋白来替代传统肉类,以期开发一条环保、健康、可持续的肉类生产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一般不含其他成分 B、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微生物蛋白所用的菌种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菌种 C、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可以使饲料保鲜 D、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菌种的选育,在发酵之前还需进行扩大培养
  • 6、 为了调查西枝江的水质状况,生物小组测定了水样中的细菌含量、进行细菌的分离等工作。所得结果如图A、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平板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培养获得的 B、B平板是梯度稀释后使用涂布器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操作后培养获得的 C、A操作时划完某条线后没有菌落出现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直接划线导致 D、A和B平板都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都能用来计数
  • 7、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 C、培养基都必须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D、倒置平板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
  • 8、 《齐民要术》记载了古人在生产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关于桃醋的做法有如下记载:“桃烂自零者,收取,内之于瓮中,以物盖口。七日之后,既烂,漉去皮核,密封闭之。三七日酢成,香美可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未成熟的桃子相比,“桃烂”时可溶性糖含量更高,更利于微生物发酵 B、“漉去皮核”可增加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C、“以物盖口”和“密封闭之”都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创设无氧环境 D、“七日之后”发酵液中的pH会降低,其表面可能形成一层菌膜
  • 9、 图1表示一个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过程,图2表示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 , 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 ,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噬菌体的进入细菌。
    (2)、下图3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作用是为了证明 , 否则细胞外放射性会增高。

  • 10、 遗传性肾炎和半乳糖血症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控制遗传性肾炎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用B、b表示,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一对正常的青年男女(Ⅲ1和Ⅲ6)结婚前去医院进行婚前检查,医生对他们开展了遗传咨询并绘出遗传系谱图如下:

    (1)、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Ⅲ1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则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Ⅲ1的基因型是。她与Ⅲ6婚配,生下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3)、若Ⅲ1已通过基因检测得知不携带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假如你是一名遗传咨询师,从优生角度,给予他们的建议是。理由是
  • 11、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研究小组将某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某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开红花,再让F1自交得F2。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自然界中开白花的该植物共有种基因型。
    (2)、上述实验亲本中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
    (3)、某小组想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判断F2中某株紫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

    实验方案: , 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 , 则可证明该待测紫花植株为纯合子。

  • 12、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是某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一次异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变化对应图2细胞(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条。
    (2)、图2细胞④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
    (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A,a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B、b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
    (4)、图3中ABb的精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染色体异常精细胞的原因
  • 13、 Ff噬菌体只侵染具有菌毛的大肠杆菌,其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DNA,复制时先形成双链DNA,再进行复制。SSB是单链DNA结合蛋白,可与解旋的单链区结合,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形成的子链中碱基A与T数目不一定相同 B、过程②SSB蛋白利用碱基互补配对与解旋的单链结合 C、过程③新合成的子链沿着切口的5'末端延伸 D、图示过程可在所有的大肠杆菌体内进行
  • 14、 如图为某链状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DNA聚合酶可催化⑤形成 C、解旋酶可断开⑤,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D、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该DNA分子共具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15、 下图表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转化因子”实验的部分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了某些成分获得S型细菌匀浆 B、步骤②中甲、乙加入的剂量属于无关变量,需相同且适宜 C、实验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若将蛋白酶和DNA酶同时加入S型细菌匀浆,能获得两种形态的菌落
  • 16、 如图是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和部分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其中A、a分别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D、d分别表示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号果蝇为雄果蝇,图中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 B、1号果蝇和2号果蝇都含有8条染色体 C、两果蝇杂交后代红眼:白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5/8
  • 17、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相互交配所得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控制眼色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亲本白眼雄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蝇的杂交,通过眼睛颜色能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18、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1和2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B、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D、图1中a和b可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同时出现
  • 19、 某囊性纤维病患者其双亲都表现正常,还有一个表现正常的姐姐。为了解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患者及其双亲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遗传病分析正确的是( )

     

    父亲

    母亲

    患者

    姐姐

    正常基因

    +

    +

    -

    异常基因

    +

    +

    +

    注:“+”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A、囊性纤维病为显性致病基因 B、患者的致病基因全部来自父亲或母亲 C、患者的姐姐①处为“+”,②处为“_” D、患者双亲再生一个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 20、 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B、皮肤细胞和神经细胞一般将保持分化后状态直至死亡 C、造成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不同 D、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中的c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上一页 690 691 692 693 694 下一页 跳转